第四百四十九章 最后冲刺(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611 字 2019-11-09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走海运而且使用大型运兵船那么需要动用百艘船只耗时两个月到三个月才能运送这么多的人员。

更重要的是通过空运送抵前线的陆战队官兵在落地之后就能投入战斗。

或者说空运对官兵造成的影响最小。

如果走海运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海颠簸之后陆战队官兵得休整好几天才能缓过气来。

当然空运的缺点也很突出。

在这一个半月内运输机消耗掉了差不多一百子吨燃油相当于一百艘万吨级油轮的运送量。

所幸的是运输机消耗的主要是储备在后方的燃油。

按照顾祝同的安排大部分运输机在飞最后一程也就是由中途岛飞往瓦胡岛或者夏威夷岛的时候都会满油起飞这样在返航之前

只需要少量补充一些燃油然后就能飞回中途岛加油再飞往威克岛。

到了十二月中旬陆战队已经准备就绪了。

当时最先到达的十个陆战师已经搭了登陆舰队而两支登陆舰队在十二月初就已经离开了铛泊地。

此时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十二月十rì第31舰队、第32舰队、第33舰队与第34舰队同一天离开了瓦胡岛附近的铛泊地。

这次顾祝同没有随舰队出征。

虽然他很想到前线去指挥战斗但是冯承乾让他留了下来而且要他等到第35舰队正式组建成立之后再去前线。

当时第35舰队还在关岛整编要到十二月底才能到达夏威夷群岛。

此外在那霸港整编的第36舰驮也将在十二月底到达从而使第三舰队的战斗舰队数量增加到六支。

这就意味着顾祝同能得到十八艘舰队航母。

对顾祝同来说如何使用这六支战斗舰队绝对是一大难题。

要知道在此之前不管是他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指挥过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仅想像一下都让顾祝同觉得头大。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坚持要到前线去指挥战斗。

只是这次他不会在舰队航母指挥战斗。

虽然“白起”级舰队航母的排水量不算小比“唐太宗”级大得多比“秦始皇”级更是大了接近一倍但是航母的空间依然非常有限留给舰队司令部的地方并不多只能容纳几十名官兵。

显然要指挥这么多战舰作战几十人肯定不够。

要知道当时顾祝同手下的参谋就有将近两百人。

为此海军专门改造了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使其成为世界第一艘专业旗舰而这也是顾祝同必须暂时留在瓦胡岛的主要原因因为这艘被命名为“青岛”号的旗舰将跟随第35舰队到达。

搞专业旗舰不是顾祝同的主意而是冯承乾的决定。

事实早在大战爆发后不久冯承乾就想建造一艘旗舰只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他的想法一直没有得到落实。直到一九四五年初

在〖中〗国海军的优势已经足够明显而且造舰压力大大降低之后冯承乾的想法才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只是重新建造一艘旗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仅设计就需要花一年半载因此根本赶不战争的步伐也就只能拿已有的战舰进行改造。

显然不可能把舰队航母改造成旗舰。〖中〗国海军再富裕舰队航母也不会有多余的即便是那些退到二线的舰队航母也承担着很重要的作战任务比如向前线运送舰载机或者是在后方培训飞行员。

主力舰也不大可能毕竟〖中〗国海军就没有几艘主力舰。

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的结构过于局促缺乏安置舰队司令部的地方改造的工程量也相当惊人。

小型航母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大部分小型航母的速度都不够快。

这样一来剩下的各种舰艇中吨位足够大、空间足够大、速度足够快的就只有快速战斗支援舰了。

也正是如此海军选择了一艘战斗支援舰将其改造成舰队旗舰。

改造工作花了一年半到一九四六年十月“青岛”号才正式交付给海军。因为舰体部分是现成的各主要系统也是现成的所以只用了一个半月“青岛”号就完成了海军的验收测试正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