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最后的机会(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4975 字 2019-11-09

有趣的是两艘战列巡洋舰的对手不是“豪”号而是更加强大的“马萨诸塞”号。

此时德舰正在向东航行也就是与英舰的航向正好相反。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没有依靠速度冲到前面去而是排在了“威廉一世”号的后面。主要就是如果前出肯定会对编队造成影响而依次派在后面就不会影响到前方的两艘战列舰也就不会降低编队的战斗力。

结果就是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交战方式。

这就是四艘德舰在交错炮击两艘美舰即前方的两艘战列舰在炮击离得近一些的“豪”号而后面的两艘战列舰则在炮击离得远一些的“马萨诸塞”号。显然这与正规的交战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事实这也正好体现出了希恩斯的指挥才华。

虽然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十二公里实际还不到十二公里而且两艘战列巡洋舰也配备了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但是在这个距离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依然难以洞穿“乔治五世”级的装甲。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方式交战“豪”号就不会受到严重打击。

希恩斯采用了非正常的交战方式确保首先打击“豪”号使其丧失作战能力然后再对付“马萨诸塞”号。

当然也有人认为希恩斯这么做是犯了个错误。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交战距离十四英寸穿甲弹打穿“腓特烈三世”级要害部位装甲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十六英寸穿甲弹的威力大得多能够百分之百的打穿“腓特烈三世”级的装甲。因此应该重点打击“马萨诸塞”号以及后面的“亚拉巴马”号而不是重点对付“豪”号。

正是如此有人认为希恩斯的错误直接导致公海舰队遭受了不应该的损失。

显然这种说法有点牵强。“安森”号丧失战斗力之后还有三艘英舰可以作战而且已经有两艘完成了转向。此时希恩斯需要考虑的不是打击哪一艘英舰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再让一艘英舰丧失战斗力。只有这样希恩斯才能够获得二打二的机会也才有望取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他就得以两艘战列舰应战三艘战列舰。

虽然还有两艘战列巡洋舰可用但是即便继续缩短交战距离这两艘战列巡洋舰也不见得能够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德舰的优势在于远程炮战。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掉第二艘英舰希恩斯就能够通过战术转向与对手拉开交战距离。

事实再过几分钟德舰就得转为向西航行。

这也正是希恩斯看到的机会。

显然“豪”号的结局不会比“安森”号好多少。

只是在“豪”号遭到重点打击的时候“马萨诸塞”号抓住了机会后面的“亚拉巴马”号也完成了转向机动。

七点半左右“豪”号在被十四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直接命中之后被迫退出战斗。

这艘战舰没有沉没最终与同样遭受重创的“安森”号回到了朴茨茅斯只是直到英国战败都没能完全修复。

“豪”号退出战斗后战斗出现了转折。

七点三十三分“腓特烈三世”号率先向左转向随后“威廉一世”号、“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也开始转向。

可以说这是开打之后本土舰队获得的最好机会。

要知道这次公海舰队进行的是编队转向而不是让四艘战舰单独转向。主要就是希恩斯想借转向与英舰拉开距离。

如果英舰能够在这个时候扑去不让德舰拉开距离那么在二打二的情况下英舰依然有不小的胜算。

事实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也确实这么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