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尼米兹猜想(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4996 字 2019-11-09

从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到珍珠港,航线距离差不多是四千公里。在这中间,只有威克岛等几座小岛可供中国海军利用,即便从夏威夷群岛最西端的中途岛到珍珠港,也有一千多公里,远远超过了战术飞机的作战半径,而中途岛到威克岛的距离也有一千多公里,同样超过了战术飞机的作战距离。也就是说,即便中国海军稳步推进,攻占进军路线上所有可以部署航空兵的岛屿,也无法保证舰队一直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与掩护,而且每一次夺岛作战都得由舰队独当一面。这样一来,美军在守卫每一座岛屿的战斗中,都能够获得偷袭中国舰队的机会。哪怕美军的偷袭行动以失败为主,只要有一次获得成功,就有可能挫败中国海军。

说得直接一点,夏威夷群岛更适合防御。

相反,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就没有这么好的地理优势了。

要知道,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密度大得多,而且中**队在攻占了腊包尔后,一直在稳步推进,每一次进攻都在后方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进行,因此舰队在作战的时候基本上都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与掩护,也就没有给美军舰队偷袭机会,让美军很难获得反败为胜的机会。

虽然这种逐岛进攻的战术,耗费了大量时间、也使中国海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包括损失了一艘舰队航母,但是却最有效的保存了舰队实力,使中国海军在舰队规模还不是足够大的情况下,保持着绝对兵力优势。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尼米兹的提出的战略建议最有可行xìng。

当然,尼米兹的战略建议要想变成显示,还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最关键的就是美军舰队在一次决定xìng的海战中击败中国舰队,而且是完败中国舰队,从而一举扭转美军在兵力上的劣势处境。

问题是,美军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吗?

虽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舰队司令官与战区舰队司令官有很大的自主权,冯承乾几乎没有干预过舰队作战行动,但是由海军司令部部署的、或者是由海军司令部参与策划的作战行动,都有一个显著特点。这就是,舰队很少集中活动,一直在竭力避免在一次海战中遭受太大的损失。

事实上,第五舰队被拆分成两支舰队,而第51舰队又分成了两支航母战斗群,就是冯承乾为控制舰队作战规模所做的安排。

显然,冯承乾绝不希望舰队在一次海战中赔光所有本钱。

当然,到了一九四二年下半年,这一情况有所改变,即舰队规模有所扩大,而且集中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

事实上,这也是有原因的。

这就是,“唐太宗”级舰队航母已经开始服役,而且第二批三艘也肯定能够在一九四三年加入战斗序列,因此在保持舰队规模不变、或者适当扩大舰队规模之后,即便在海战中遭受惨败,中国海军也有能力夺回主动权。

当然,尼米兹要想在中太平洋上取得绝对胜利,关键不是美军想怎么打,而是中国海军想怎么打。

前面提到过,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并不主张进攻西南太平洋,而是认为应该把兵力集中到太平洋上,以攻打夏威夷群岛为主,而最后他做出了妥协。这其中,既有陆军与空军主张的因素,也有冯承乾的担忧。这就是,在进军西南太平洋的时候,中国海军并没有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即便能够在一场海战中彻底打垮美国海军,也有可能在一场海战中被美国海军彻底打败。如此一来,在中太平洋战场上作战的风险就非常大,相当于在与美国海军进行一场没有把握的赌博。换句话说,冯承乾最终同意进军西南太平洋,就是为了避免在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遭受惨败。

显然,冯承乾不会忘记这一点。

如此一来,就算到了一九四三年,中国海军进军中太平洋,也会在作战行动的时候避免过于集中。

换句话说,等到中国海军的舰队规模足够强大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注意这些了。

显然,那肯定是一九四四年的事情。

也就是说,就算尼米兹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美国海军撤出西南太平洋,中国海军都不见得会立即进攻夏威夷群岛,最多会向马里亚纳群岛部署一支拥有两艘、或者三艘舰队航母的舰队,继续把兵力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以最快的速度攻占新喀里多尼亚,然后协助陆军登上澳洲本土。如此一来,在一九四三年,中国海军基本上不可能进攻夏威夷群岛,也没有这个能力。等到一九四四年,在占领了澳洲之后,只要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那么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就能投入九艘舰队航母,而美国海军要到一九四四年底,才能获得第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

显然,尼米兹根本不可能在中太平洋上取得决定xìng胜利。

如果尼米兹想要取得决定xìng胜利,除了把舰队撤回去之外,还必须采取其他的必要措施来迫使中国舰队前去决战。

如果尼米兹没有采取其他的必要措施,或者说采取的措施没有产生效果,那么美国海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夺回主动权。也许,尼米兹的战略能够让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多坚持一年、或者两年,但是最终依然会被彻底打败,而美国也会因为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受惨败而战败。

当然,不能因此而否认尼米兹的战略眼光。

客观的讲,尼米兹提出的战略建议是当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所能采取的最为有效的防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