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偃旗息鼓(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4684 字 2019-11-09

这场印度洋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即“马尔代夫海战”就此宣告结束。

这场海战,基本上确定了印度洋的局面。

虽然第二印度洋舰队在四天后进入了孟买港,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与皇家空军也在月底的时候向印度增派了两百多架作战飞机,增强了驻印英军的空中力量,而且这些战机大多部署在孟买附近,让中国舰队难以偷袭孟买港内的第二印度洋舰队。但是自此之后,第二印度洋舰队就很少外出活动,基本上成了一支“港口舰队”,并没有为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做出太大贡献。

当然,这场海战,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启示。

八月份,中国海军就颁布了一条新的作战规定,即在战斗中,航母上的航空指挥军官可以决定是否让带伤返航的舰载机降落。如果航空指挥官认为降落有危险、或者会对航母构成威胁,就有权命令飞行员在附近的海面上迫降。当然,如果飞行员也认为降落存在太大的风险,也能自行决定是否在海面上迫降。

当时,中国海军还投资研发专门用来回收受损舰载机的装置。

只是,直到大战结束,这种装置都没有研制成功。此外,随着斜角飞行甲板的大型航母出现,降落的安全问题也有了很大改善。

事实上,这场海战,也正是推动了中国海军开始建造斜角飞行甲板的航母。

在此之前,冯承乾还在犹豫是否需要在“明成祖”级之前建造一种吨位适中,但是作战xìng能有很大改善的舰队航母。毕竟,“明成祖”级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将在一九四三年开始建造,而“唐太宗”级的第二批占用着船台,因此几家主要造船厂已经没有多余的建造能力了。此外,在两批“唐太宗”级服役之后,即便除掉战损的航母,中国海军也有十一艘舰队航母可用,而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服役,在一九四五年才有可能超过中国海军。也就是说,海军对舰队航母的需求迫切xìng并不高,如果“明成祖”级能够在一九四五年建成服役,就能够应对新的威胁,确保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依然有足够的兵力优势。

马尔代夫海战后,冯承乾立即批准了“白起”级的建造项目。

当然,前面已经提到过,“白起”级原本是做为快速战列舰设计的,而冯承乾批准的则是舰队航母。

说白了,冯承乾玩的是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建造快速战列舰的经费拿来建造舰队航母。

就此,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xìng能最突出、参与海战最多、收获战果最的舰队航母终于从设计图纸变成了现实。

事实上,“白起”级也是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中唯一能够与“埃塞克斯”级抗衡的舰队航母。严格说来,“白起”级的综合作战能力超过了“埃塞克斯”级,是大战期间最出sè的舰队航母。

相对而言,“白起”级最大的改动,就是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

受排水量限制,“白起”级与后来出现的大型航母有很大的区别,即依然只有两部液压弹shè器,一部安装在舰首起飞区的右侧,即一号升降机的前方,另外一部安装在降落区的左侧,也就是二号升降机的前方。也就是说,“白起”级的航空出动能力,只比“唐太宗”级稍有改善,主要就是升降机的布置方式更加合理,大大缩短了战机从机库到起飞点所花的时间,此外待飞区的面积也更大,因此可以让更多的战机在甲板上待命,减少了提升战机所花的时间。真正的改进,在回收战斗机上,即“白起”级在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后,降落区与起飞区隔开,而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整个起飞区都用来安放已经降落的舰载机,因此不会出现“唐太宗”号上那样的事故。此外,如果回收的舰载机不太多,即没有占用起飞区的停机点,那么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白起”级还能使用起飞区的弹shè器,让舰载机升空,具备了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出动舰载机的能力。当然,在出动大规模攻击机群的时候,这种办法就行不通了。

由此可见,“白起”级主要就提高了回收舰载机的能力。

说得直接一点,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即便降落失败,舰载机也不用停下,而是可以直接从降落区前端飞出去,再返回进行第二次降落。在前两种舰队航母上,降落失败的舰载机就只能用回收网阻拦,无法复飞。

当然,这也对舰载机的飞行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或者说改变了降落方式。

以往,舰载机在降落的时候,飞行员别无选择,而且为了避免撞上已经降落的战机,必须降低发动机的速度功率。说得直接一点,飞行员在降落的时候,基本上是孤注一掷,不管成功与失败,都得落到飞行甲板上。在“白起”级上,飞行员在降落的时候,不但不能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还应该让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以便在降落失败、也就是没有挂住阻拦索的情况下,有足够的速度复飞。只有在成功挂住阻拦索之后,飞行员才能够收回油门。

为此,中国海军还在“白起”级服役之后,组织所有飞行员进行了适应训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