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逼谈(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821 字 2019-11-09

面对那些依然不肯服输的内阁成员,东条英机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使内阁在停战问题上达成一致。

当天晚上,东条英机觑见天皇,正式提出与〖中〗国停战。

天皇在名义上是〖日〗本的国家元首,但是实权在首相手里。更重要的是,〖日〗本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因此首相在得到内阁支持之后,几乎可以单独决断所有国家政策,而不需要得到议会批准。

事实上,此时的〖日〗本议会中,大部分议员都是军国主义份子。

换句话说,如果停战需要得到议会准许,那么东条英机提出的任何停战方案,都不可能获得通过。

在绝大部分军国主义份子看来,宁可拼得妾死网破,也不会接受耻辱的停战条约。

所幸的是,东条英机并没失去理智,也不是那种冲动的军国主义份子。

他非常清楚,打到这一步,别说跟〖中〗国拼个鱼死网破,继续打下去,甚至不大可能对〖中〗国造成太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大规模地面战争已经结束,〖中〗国可以通过封锁与海上打击彻底打垮〖日〗本,而且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国力。相反,〖日〗本在赔上了所有老本之后,也未必能伤〖中〗国分毫。

只有及时停战,〖日〗本才能获得复兴机会。

更加幸运的是,〖日〗本天皇也有类似的认识。

得到天皇御准后,东条英机在八月八日通知驻美大使,答应〖中〗国提出的前两个条件,并且就第三个条件进行谈判。

八月十日,中日外交官进行了第三次会晤。

在〖日〗本做出全面妥协后,美国国务卿正式出面,提出在十天之后,也就是八月二十日举行正式谈判。

推迟十天,主要是中日双方都需要组建谈判代表团。

趁这个机会,美国国务卿提出,〖中〗国应该暂时停止地面军事行动,并且降低对日封锁级别,准许第三国向〖日〗本运送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

既然〖日〗本已经全面妥协,〖中〗国就没有理由继续施加压力。

八月十二曰,吴铁生宣布暂时停火八天。

当天,冯承乾也给海军下达了命令,准许实现通报了的、运送粮食等生活必须物资的第三国船只前往〖日〗本。

正式谈判地点不在华盛顿,而是在马尼拉。

原因很简单,十天之内,中日双方的高级官员只能到达马尼拉,到不了华盛顿,当时还没有跨越太平洋的空中航线呢。

八月二十日,中日停战谈判第一次正式谈判在马尼拉举行。

代表〖中〗国进行谈判的,正是周仁康外长。

做为战胜方,周仁康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午的第一次会晤中就提出,〖日〗本必须割让奄美诸岛、大隅诸岛与南库叶岛,并且在今后二十年内,向〖中〗国支付五点四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这个要求,让〖日〗本谈判代表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基本上是三十多年前签署的《马关条约》的翻版。

也正是如此,停战谈判差点在当天上午就结束。

所幸的是,最希望停战的是美国。

当天下午,协助谈判的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就积极鼻动,在当晚举行宴会,借此机会给双方做工作。

参加宴会的,还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特使里希特霍芬伯爵。

对周仁康来说,里希特霍芬伯爵是老熟人了。要知道,在一九二八年之前,里希特霍芬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大使。

直到这个时候,冯承乾才意识到,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卷了进来。

说得准确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希望〖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益太多,因为这已经危害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

问题是,〖中〗国不能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实现工业化、能否成为世界级大国,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或者说是由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决定。显然,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也没有成为世界级大国,因此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良好关系。

同样的道理,此时的〖日〗本,不能没有美国的支持。

也正是在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撮合下,这场关系到近五亿人的停战谈判,才没有在八月二十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