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多米懦骨牌(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324 字 2019-11-09

多格浅滩海战已经证明,如果合理应用战列巡洋舰,就能在舰队决战中发挥积极作用。

杰利科非常清楚,现在还不是决战的时候。即便大舰队能够击败公海舰队,自身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没有了大舰队,英国皇家海军如何保持全球霸权?

面对阿斯奎斯,杰利科明确提出,如果逼迫他率领大舰队出海决战,他就立即辞去舰队司令的职务,让其他人率领大舰队去送死。阿斯奎斯没有逼杰利科辞职,因为他没有更好的人选。

在阿斯奎斯的态度软下来之后,杰利科提出了一个折中解决办法。

大舰队离开斯卡帕湾(错误更正,前面的比斯开湾均为斯卡帕湾),返回朴茨茅斯,重点守卫英吉利海峡。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好的战术选择。

问题是,杰利科忽视了最关键的问题,即在战略上,如果大舰队撤回朴茨茅斯,就等于把北海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公海舰队,并且把包括泰晤士河河口在内的英国东部沿海地区暴lù在了德舰的炮口之下。

当初,大舰队由朴茨茅斯转往斯卡帕湾,就是为了对付公海舰队。

显然,在政治上,阿斯奎斯不可能接受杰利科的折中方案,因为这等于承认英国皇家海军丢掉了北海制海权。

问题是,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一月八日,阿斯奎斯在与陆海两军反复磋商之后,最终决定,让正在全速赶来的“澳大利亚”号与“新西兰”号去追击“柏林”号,在地中海活动的“皇家公主”号则退到直布罗陀海峡,大舰队在一月中旬出港,前往北海寻找战机,但是并不强行要求杰利科与公海舰队决战。

至于海上航运,付出担任海军大臣的费希尔提出,组建护航舰队。

必须承认,费希尔的建议很有建设xìng,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虽然“柏林”号的战斗力超过了装甲巡洋舰,航速超过了轻巡洋舰,但是在对战中“柏林”号绝对不是两艘装甲巡洋舰的对手。也就是说,每一支护航舰队里面只需要有两艘装甲巡洋舰,就能确保商船不受到袭击。

问题是,这个办法在当时不具备可行xìng。

原因很简单,需要保护的商船太多了,而英国皇家海军没有那么多装甲巡洋舰。

更重要的是,在主力舰不足的情况下,很多装甲巡洋舰都被编入大舰队,用来执行一些原本应该由主力舰执行的任务,如果抽调装甲巡洋舰去执行护航任务,就等同于削弱了大舰队的实力。

当然,组建护航舰队也不可能说做就立即做到。

整个一月份,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国商船,以及向英国运送货物、或者从英国运出货物的他国商船都是提心吊胆的,一些船长甚至决绝出海。

事实上,被“柏林”号拦截的商船只有十多艘,损失的货物还不到五万吨。与北大西洋的航运总量相比,这点损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只是,正是“柏林”号的存在,使英国的航运遭到了严重打击,一月份的航运量比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份降低了百分之四十!

对英国来说,这绝对是三场灾难。

要知道,英国本土所需物资中,百分之六十依靠进口。航运量损失百分之四十,意味着将出现百分之二十四的物资缺口。当然“柏林”号的袭击,对英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比如,在一月初,英国的面粉价格就上涨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创造了开战后的新纪录。实际上,当时英国本土的面粉供应并不短缺,还有六个月的库存。正是民众对物资紧缺的预期,推高了面粉的价格。别的不说,当时每一个英国家庭都囤积了一个月以上的面粉。

物价上涨,直接引发了英国的国内动dàng。

一月份,英国发生了一百多起罢工,规模超过一万人的就有十四起。罢工的主要原因都与物价上涨有关,即工人的劳动报酬已经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了,而经营亏损的企业家又不肯涨工资。

用“内忧外困”来形容英国此时的处境,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局势动dàng,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英国政坛。虽然阿斯奎斯还没有辞职,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基本上走到尽头了。

一月底,博纳一劳与劳合一乔治共同发起了倒阁〖运〗动。

阿斯奎斯没有辞职,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搏:英法联军即将在二月初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