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徐以显的怂恿下,他们缔结了一个盟约,声称:今后如若任何一方事败投奔另外一方,必须俯首听命,不得再以第二方势力存在,接纳的一方也不得怠慢投奔的一方。
李自成急于得到张献忠的援助,也就没有深究这个莫名其妙的盟约,因为以他的推论,日后只有张献忠遭受杨嗣昌重兵围困穷途末路投奔于他的可能,而绝无他失败再投张献忠的可能。也正因为李定国这个自以为是的推论,所以他担心在接受张献忠余部时遇到障碍,也就遵从这个奇怪盟约的规定,亲手签下了他的大名:李自成。
李定国在说服张献忠放走李自成之时就简略说过在他梦里李自成的下场,劝说张献忠下套让李自成自己提出走人,同时为了日后能收拢李自成的旧部,也特地定下了这个不伦不类的盟约。张献忠见李自成签下大名,心里不无得意,老子这番兼并不了你,等你过几年死翘翘了老子再兼并你。
两人在一式两份的文签了大名后,各怀心思地开怀大笑,却不知道他们的身后有一只黄雀正在看着这一对洋洋自得的螳螂和蝉。
张献忠哈哈笑道:“签完文了,咱哥俩将来的大事都已互相托付,咱哥俩也都暂且放宽心。现如今,咱哥俩是好聚好散,不醉无归!”一场欢迎的宴席也变成了一场送行的宴席,各怀心思的两营大将觥筹交错,喝得不亦乐乎。
宴席完毕,张献忠亲自带着李自成去挑选兵器、马匹、粮草,将李自成的一千人装备的足足的才肯罢休。李自成虽察觉出几分张献忠的本意,但也为张献忠的慷慨感动。
因怕夜长梦多,李自成便提出想早点潜回河南搞大声势,好牵制官军,张献忠也不多做挽留,将李自成送出二十里地。
望着闯营人马离去的背影,张献忠油然叹息道:“定国啊,李自成真乃一代人杰,沉稳果断,他何尝没看出咱们的打算,只是他也不愿意寄人篱下,便顺势而为。此番他定能做到振臂高呼应者云集,只是我们的兵源何在呢?”
李定国笑道:“河南的灾民众多,他李自成是招不完的,他一时半时没有能力攻占大城也搞不到多少粮食,粮食不足他也招不起太多人马,咱们呢,先去四川一带搞粮食去,有了充足的粮食,还怕没有饥民投奔吗?只怕到时父帅您又嫌兵多不好带了。”
张献忠闻言大笑:“定国所言极是,这样的世道啥都缺就是不缺人,咱不愁没人投奔。”
李自成领着麾下一千人马潜行在去河南的路,时不时就想起李定国给他讲过的话:“河南有三杰,牛金星、宋献策、李信李岩,其中宋献策和李信乃是我神交已久的好,你如能招揽到他们三人,便是刘邦之遇萧何、张良、韩信。我今日托告,还望闯王看在我面,日后对我李信善待之,无论如何,休伤他命。”
李自成虽然对这番话深感莫名其妙,但他记住了这三个人,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不可避免地重用了这三个人,然后又不可避免地走了相同于原本历史的死胡同,这自然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