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三雄对一贼(2 / 2)

“现在天下争雄,张爽最强。刘备次之,曹操再次之,我最弱。这柿子拿软的捏,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张爽有野心一统天下,下一个首当其冲的必定是我。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时田丰,沮授,逢纪,郭图等人走了进来。下拜道:“主公。”

“你们一起来有什么事情吗?”袁绍缓口气,问道。

其实张爽做大,对袁绍来说是与好处的。历史上的袁绍之所以失败是谋臣太多,袁绍不能决断,所以战多败。

现在张爽收服了审配,斩了许攸。为袁绍解决了内部的很多分歧问题。再说张爽的强大,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压迫力。

历史上的袁绍失败在于他的强横,天下第一。谋臣,将军都骄傲。而现在在张爽的威迫力下,他们岂敢骄傲。

因此现在的袁绍其实是他最强的时候,谋臣形成一股意志力,拧成一根绳,没有人胆敢内斗。

四个人对视了一眼,最终田丰出列道:“主公,张爽势力太强大了,不可能一下子去除掉。他也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夺来的凉州,益州。所以现在是我们良好的发展时机。我觉得我们应该返回邺城。一边修葺城墙,训练甲兵,安抚民众,讨击贼寇,把冀州,幽州经营的固若金汤,作为长久之计。”

顿了顿,田丰又进言道:“张爽强横,在于骑兵。而我们关东三诸侯,却缺少骑兵。我觉得我们应该北联与张爽有仇的鲜卑人,强横的乌丸人。作为我们的骑兵部队。另外开通商路,可以让曹操,刘备的人通过我们的冀州,幽州北上买马,也建立骑兵部队。这样我们才能抗衡张爽的骑兵优势。”

田丰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是极为长远的利益考虑。其余谋臣也齐齐点头,袁绍自然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也没有犹豫不决的地方。便点头道:“好,我们退兵返回邺城,从长计议。”

于是袁绍也退兵了。

气势汹汹的四雄百万之兵讨伐张爽的战争,再一次显出了戏剧性,弱势的张爽再一次获胜。而这一次战争之后,所有有识之士都知道,会是一个比较长久的和平时期。

对于天下忠义之士来说,忧心忡忡。但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却是一个福音。话说东汉建立之后,就一直政令不明确,国家昏暗。

持续了百年的羌族叛乱,让东汉的国力更进一步下降。

黄巾战乱只是比较大的叛乱,别的大小叛乱不计其数,民不聊生。而现在张爽作为贼寇,盘踞在西方。东方刘备,曹操,袁绍都是一时之杰。在他们的统帅下,各个城池,郡县都被挖掘潜力。

激励发展经济,打击贼寇。一时间,四方呈献了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

而随着格局的渐渐稳定,坊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现在是三雄对一贼,势均力敌。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们总算是有一段好日子过了。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张爽率兵返回了洛阳。这一日是大业七年,六月五日。张爽回来后,先是在家陪了陪妻儿,双珠。之后又入宫与皇太后温存了一把。

然后就顺着现在的局势,暂时安分起来。消化凉州,益州的利益。另一边,也注重提拔寒门人才,扩充自己的影响力。削弱世家的力量。

总有一天,张爽要为自己的登基做准备,把自己的权利传承儿子。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军队的控制力为所欲为。但这也不过是一时之强罢了。

不是持久之道。

按照流星的说法是,现在张爽的基业不是积善之业。国家虽然强大,但却似累卵一般,张爽出个意外,就会崩溃。

张爽现在做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而随着张爽的回来,洛阳城内也现出了一股暗流。这一股暗流非常复杂。先是张爽的将军们,忠臣们,心腹们,党羽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互相联合,打算劝说张爽称王。

随着张爽的事业渐渐强大,声势渐渐高亢,这是极为正常的。张爽想当开国之君,众人们也想当开国元勋,获得爵位,传承后代。或留名史册。

种种**,推动着他们化作张爽的坚强后盾,推动张爽前进。

而洛阳城内,却还有隐藏着一股忠诚于汉室的力量,仅剩下的力量。这一股力量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仿佛是受惊了的蛇,盘踞在一起,开始散发出凶狠的气息。

这一股力量为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爽极力防备的王允。

这一日在王允城外的一处庄园内,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等人谋划。

“张爽渐渐强大,他先前就有杀害天子的恶劣作为,下一步恐怕就是称王,渐渐剪灭汉室的羽翼,最终的目的恐怕就是禅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发动了。因为再不发动,恐怕就没机会了。”王允叹息了一口气。

灰暗的房间内,光芒明灭不定。照射在王允的脸上形成了一大坨的阴影,仿佛现在的汉室渐渐被阴影取代,最终会化作历史尘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