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坚城(2 / 2)

耶律兴摇摇头道:“李将军,胜败兵家常事,伤了几千军卒,也不算什么,攻城自然要有代价,李将军不必自责太过。”

随后又问萧思顺:“萧将军,此次大军南向,将军破徐水,取定州,又率大军横扫河北诸州(指滹沱河以北,以西的定、易、满、莫,数州)为军中首功,对眼下战局,有何良策?”

萧思顺略一沉思,说道:“王爷,末将有几句话,请王爷莫怪,才好说。.”耶律兴一笑道:“萧将军,此时非大帐议事,不过是你我三人论兵,说什么都传不出去,又有什么要紧,不必拘礼,直说就是。”

萧思顺见王爷这么说,那自己还有什么开不了口的,随道:“王爷,末将以为,攻城实是下策,不可取,要扭转战局,需另寻他策。”

耶律兴哦了一声,不置可否,萧思顺知道攻城之策是耶律兴自定的方略,自己说是下策耶律兴一定不舒服,但话既已开了口,索性讲完,听不听由他,随道:“王爷,孙子曰: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又曰:“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者,此攻之灾也。”自我军南下,虽取数州之地,但并未与宋军主力交战,宋将杨文忠,以宋军十五万隔河而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若我军仍是攻高城,取坚垒,将来师老兵疲,再和宋军大队交战,恐怕胜负之权不在我手了。况且,我军利于野战,才能发挥骑兵的快速冲击力,舍长用短,不是正中敌计吗?末将斗胆,请王爷明示。”说罢,脸色凝重,不敢再坐,站起身来,垂手而立,等耶律兴的发落。

耶律兴长叹一声,起身下座,来到萧思顺身边,用手抚着萧思顺的后背,道:“萧将军不愧为军中名将,果然谋略超群,将军所说也确有道理。.单以兵势而论,攻城确为下策,但是,萧将军,行军打仗是个手段,不是目的,取胜,也仅是达成更大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已,我们力主攻击宋境,目的不在于取这几个州的地盘,而在于要以此为手段,建立功名和在国内的势力。两位将军请想,我们这次南下,不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四个州城,军威大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若我们的目的就是攻城取地,自然该象萧将军所说那样,继续南下,击破宋军主力,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若为了咱们的大事,却应该是适可而止。因为建功立势的目的已经达到,就该避开强敌,保留实力,趁我军气盛之时,与宋军讲和才对。”

耶律兴略停一停,接着说道:“宋将杨文忠,乃是军中名将,治军严谨,用兵有法,这次他统兵抵抗我军,实是我军有力的对手。如今又有大河挡路,渡河而攻,也不是全胜之策,我原意是避实击虚,取下真定府,一则拔出了敌军在我侧翼的据点,二则也是要抓住杨文忠的亲侄,扰敌其心而已。也好乘胜讲和,没想到这区区府城,也如此棘手,伤了过万的将士,也没能得手。”

萧思顺听楚王从头到尾一说,才知道楚王所想的,是比自己更深一层,对楚王敬服之意又深了许多,虽然楚王自责他自己小瞧了敌手,造成了屯兵坚城之下的错误,但他自己心中,却认为这种错误,乃是自己这种营中大将指战不力的结果,并非楚王之错,遂奋然言道:“王爷所想,高瞻远瞩,末将不及,攻城之事,原不该令一军大帅操心,末将愿意请令,舍得性命不要,三日内取下真定,解王爷之忧。”

耶律兴见萧思顺,明知攻城为下策,难以立功,但为了大事,居然愿以身冒险,心中颇为感动,拉着萧思顺的手,道:“萧将军忠勇之心,本王铭记在心,只是本王已另有打算,真定府不攻也罢,我另有重任交与萧李两位将军。”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www.69zw.com 来六九中文看书交同城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