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荒芜的南明(1 / 2)

 带着军需来大明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荒芜的南明而如果两省之地的数百万百姓愿意迁移的话,那将大大提升汉人在其它杨系之省的数量,也会让汉文化更快的传输给其它异族,从而让汉人为尊的习俗传绵下去。

即然是想让留下的百姓有田可种,那哪里来的田地呢?

这就需要吃大户,拿那些大户,也就是权贵和士绅们开刀了。

如果说之前还没有合适理由的话,云南三大家对杨晨东的刺杀,便成为了最好的缘由。像是已经死去的李家家主李家印,他的所有财产就在第一时间被充公。

据事后统计,仅仅李家印一族,便占有良田千顷,银子以及各种物品和店铺的资产便达到了一千两百万之巨。

这个收获报到杨晨东面前时,便是把他也吓了一跳。他想过李家印应该很有钱,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的有钱。只是可惜,这样的藏富于民并不可取。

因为真正有钱的都是一些守财奴而已。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甚至为了利益可以出卖国家和民族。就像是明末的时候山西八大商人一般,他们赚着大明官府和百姓的钱,反过头来确在资敌,以使得一个小小的建奴竟然占领了整个华夏的大好河山。

想一想,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不正是因为无钱无饷而最终兵败的吗?可笑的是,一个皇帝竟然最后需要向臣子借钱,而结果还是无人可借。

说了不知道多少的好话,最终说动岳丈给他拿了三万两银子,似乎就是挖心剐肉了。可事实上呢?等到闯王进了京城的时候,竟然从这位皇上的岳丈家中搜刮了六百多万两纹银。

如此有钱,皇帝借钱只是拿出了二十分之一,就哭天喊地了。最终弄了一个人财两空。想必在被闯王所杀的时候,他应该会后悔的吧?

不!未必。

有些人就是这样,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棺材也不会落泪。他们把钱看的比天重,比自己的命都重,真不知道这样的人脑子是怎么长的,想的是什么。

话在说回来,即然知道有这样的事情,那杨晨东是绝对不会允许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杨系之中,发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为此,他从杨系发展的时候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比如说杨系鼓励经商,但商税很重,达到了十抽七。

也就是说,杨系的商人每赚上一贯钱,要交税七百纹,在除去应有的花销和开支,最终落到商人手中的只有五十纹左右,这样做,即阻止了一些商人的雄起,又充斥了杨系的国库。

还有就是,杨系的商人不允许从官,五福之内都不可以。一经发现的话,那绝对是严惩的。轻则罢官罚银,重则就是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自古官商勾结永远是大患,只是无法避免而已。杨晨东从开始创造规则的时候就定了这样的规则,便是防止有人在自己手下座大,最终来一个尾大不掉,自己的子孙也要受制于人的下场。

杨晨东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子孙有一天还会向自己的臣子借钱,那样就实在太丢脸,做人也太失败了。

话在说回来,李家之事让杨晨东看到了大明的弊端所在,他在引以为戒的同时也开始着重的处理起了这些人。

为此,还专门制定了一些规则给这些权贵和乡坤。比如说普通的百姓有权力去选择迁移与否,或是迁移去哪里。但这些人是没有这个权力的,不仅全数要远离故土,还需要去杨系指定的地方,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这样做,要么五星军战士就会好好教教你做人。

还有就是,在迁移之前,要深入的进行调查,比如说你平时的为人如何?是否有压榨百姓的事情发生,是不是身上有命案。如果有的话,那对不起了,应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涉及到刑事的,应该怎么判刑就怎么判刑,甚至惹来民怨很深的,应该杀头就杀头。

当这个政策出现之后,可是着实吓到不少人。尤其是秦英康和王书福这两大家被先后的押到了云南府中最大的广场,公开的开着批斗大会,任由受过他们苦难的百姓来诉苦,那场面当真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

因为但凡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城中百姓们是都来了,这种可以看到平时高高在上的权贵现在却在要自己面前低头,那感觉真是不要太爽。

诉苦大会和告状大会每一家都进行了一天。后来证实,秦英康罪大恶极,他勾结官府抢人良田,霸占房产,甚至还有逼死人命五十六条,当证据被一一拿出之后,杨二代表杨晨东宣告,就地执行死刑,就在广场上被砍下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