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立约(2 / 2)

秦歌一曲 老实人12 5283 字 2019-10-03

嬴山方才喝了一些酒,酒意在头,道:“好,直,我喜欢!”

刘羲道:“我现在的立身之地是借来的,之前我定计取义渠,所以一旦我伐义渠成功,我现在所在的这一切都会还给秦国,大人是这个意思么?”

嬴山有些不好意思,他本就是要说这件事,但一直不好开口,现在刘羲说了,更让他感觉有些愧疚,但嬴山就是嬴山,只微顿了一小会儿,就道:“的确是这样。。”

刘羲道:“其实还给大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这块地方我毕竟花费了心思,可以说我已经置下了产业,你看看这样可不可以,第一,还地分为一年,也就是说,我在伐义渠成功后的一年后,才会全面还给秦国。这里的田地牧场我都不要,但我的石堡我的工房还算是我的产业,在我名下,当然,我会按秦律纳税,大人意下如何?”

嬴山道:“可以,但是青石堡是城关要地,我大秦一定要出兵驻守。”这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一条在,其它的一切就都不在话下。没有驻军权就没有话事权,一切还是要凭军队说话。

刘羲道:“行,但我只开放一层,二三层是我和我妻妾的居处,所以这里我要保留!”

嬴山连声道:“没问题,没问题。”这本就是变相的夺人的产业,嬴山是个实诚人,自然感觉到不好意思。。当下就连声的同意了。

刘羲道:“那好,我们就这样说定了,以上,农田牧场和青石堡的第一层全归秦国,是这样吧,但青石堡的二三层是我的名下产业,还有这里的工房也是我的产业,没错吧,是不是?我写下了,我们会在伐义渠成功后,迁出去,时间为一年,可以吧……那就这样定了!”

嬴山松了一口气,同时,他也想不到刘羲会是这样一个果决的人。并且这样大大方方的就把自己占下的地盘给放出去。

刘羲书写完毕,然后道:“那么接下来,我占领义渠全境后……”这里,刘羲说得信心十足,事实本就如此,这件事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难道一般人很难想,可正是因为如此,至少刘羲自己要有信心,如果他没有信心,那他的手下又怎么会有信心,那些看着他的人又怎么会相信刘羲会和义渠死拼呢,就是如此,或者说刘羲只能如此。就好比前面迷雾迷漫,有一处断崖,断崖的另边自然有着一条坦途。。但问题是,在迷雾迷漫的情况下,一般人怎么敢驱马往对岸跳!要知道,跳过去自然是好,可万一跳不过去呢。前尘见路,路又知已断,如果不奋力一跃,那还能怎么办?稍一迟疑,就会想得多,想得一多,人就会怕,反失了信心。刘羲一方面是在逼自己,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定决心。

“我要先借渭南之地休养生息,但不是白借,三年后,我会把渭南全数归还给大秦,并且,我会留下足够的农具,种粮,我还会让手下精于农事的人留下帮助你们秦国来人,你看如何?”

刘羲这话有学问,现在的渭南在义渠的手上,义渠人得到了之后就开始种田,可以说是开好了良田,但问题是,现在这片地是在义渠人的手上,如果刘羲夺了下来,他是完全可以自居为己有的,何至于还给秦国?但现在刘羲不仅表示,我打义渠,得了地,我不要渭南,但我要先期经营一下渭南。从表面上看,刘羲是在占一点不足道的便宜,因为渭南已经给义渠开垦了,不存在第一波次田里的出产高问题,而刘羲所谓的经营,无疑是给田地打肥,换句话说,刘羲这是在自己帮秦人把地养肥,他为什么这么做?

再有一个问题,这么做也就算了,后期还要派人来指导秦民种地,诚然,在这个知识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的情况下,很多的平民甚至不大会种地,他们所谓的种地也是落后的方法,因为普通百姓大多数不懂得养地肥地的事,或者说他们懂得不多。。

但刘羲知道,他现在还要把这些知识教下去。如果刘羲真的是把这批地交给秦国,那么他再这样做,也就是白白的帮助了秦国,他为什么要如此?脑子有病,就连秦国的本国贵族都不会如此。对于这种要求,嬴山不得不问:“这是为什么?”在旁的李格也竖起了耳朵,不是他是好奇宝宝,而是刘羲的要求太怪了,典型的损己利人,天下有这样的人么?就算是有,那也是傻瓜,可刘羲是傻瓜么?嬴山和李格都知道,他也许残忍,也许变态,但绝对不是一个傻瓜,更不是一个仁义的人,既然如此,刘羲的这种行为嬴山如果不问个明白,当真是做梦都睡不着。

“因为我只有一个要求!”刘羲一副淡定的样子,嬴山并不知道,在刘羲出现了这表情的时候,已经是天下我有了。也就是说,这场对话,现在嬴山等人是完全给刘羲牵着鼻子走。

“你说!”嬴山和李格异口同声,不过两人都没有在意到这一点。

刘羲笑道:“从此,渭南的粮产,全由我收购,我以不低于秦国市价收购,我吃不下,你们才可以吃进。也就是说,除了纳出的粮税,渭南的粮食先由我买,我吃不下,才能轮到别人,仅此而已,你二位看如何?”

嬴山想了想,他理所当然的觉得刘羲有阴谋,但他不知道,李格也是想不明白。但嬴山是一个实诚的人,他想了又想,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里面实是没有危及到秦国的事。首先,刘羲话里表明,渭南是向秦国纳税的,刘羲收购的是纳完税的粮。其次,渭南太大了,就算刘羲真的有很多钱,那么,刘羲就一定能吃得下渭南的粮?好吧,就算是他吃下了,事实上现在的秦国本也就是指望渭南,秦国一样可以从别处弄粮,算上渭南纳的税,秦国并没有失去什么,那一点点的粮,本来就是没有的,如果算上纳税的粮,反而是一笔额外的收入。既然刘羲有信心打下义渠,也就是说,一年后,刘羲就可以得到义渠,两年后,泾南的这块地方刘羲就要给秦国,四年后,秦国就可以回收渭南沃土,到了第五年,秦国就可以恢复收税,这是一笔不掏本钱的买卖。想到此,嬴山实是没有理由拒绝。

“好,依你!” 嬴山同意了,当然,嬴山不知道,就是这一约,从此,刘羲在河谷等地的地盘就完全稳当了。整个渭南给刘羲提供足够的粮草,使他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方邦国。但这都是后话了,人无前知之能,这一切,岂是嬴山能明白的。事实上,刘羲说要打义渠,八字还没有一撇,一切,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呢。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