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渡江(2 / 2)

阉党二世祖 有限无敌 5035 字 2019-10-03

王显听马铖这么说赶紧躬身感谢:“属下十分感谢总兵大人抬爱,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将本职工作做好!”

王显现在也算马铖手下的文臣了,虽然只是一个秀才。

这时有家人过来禀报,全部东西已经装上船,老夫人让二爷上船,准备渡江了。

马铖点点头,带着王显上了官船。这次搬家是马家全体搬走,一共装了三艘官船,好在马士英现在风头正盛,要不今天根本不可能有船渡江。

明代的船只都靠风能,自然不能像后世那些轮船那样直接渡江,要先借着风力逆江而上,到了上游在转弯顺江而下。

马铖站在船头看着风景,这时正好一艘明军战舰从身边经过。虽然明代的内河军舰没有远洋货船大,但是也比官船大上一圈。

马铖看到军舰上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些士兵可比凤阳的那些卫所兵强的多,最起码没有头发花白的老头或者没有枪高的黄口童子。

马铖看到军舰上的士兵点头称赞道:“没想到水师官兵比那些卫所兵强的多!”

王显家就在运河边上,距离长江也不远,所以对这些水师十分熟悉。

“大人,这些并不是南京的水师,而是福建总兵的部下!”

福建总兵?马铖好奇的问道:“是不是郑芝龙?”

“对,正是南安伯郑芝龙!”

原来都是海盗,怪不得这么精锐,这帮家伙可是东亚第一海军,比同时期的荷兰人都厉害。

看到精锐的水师,再加上宽阔无比的长江天险,马铖十分好奇在一年后满清是怎么兵不血刃渡过长江的。要知道满清都是骑兵,根本没有水师,难道官军中又出现汉奸了?

想到这马铖十分费解,按理说郑芝龙这些海盗战斗力可不简单,怎么在主场还能打不过满清那些外来户?马铖越想越糊涂,不过马铖就是这种性格,不懂的就不在想,反正想不通还费脑细胞干什么?

经过两个时辰船只终于靠上长江南岸的码头,南京在长江南岸一共有三个码头,马铖他们坐的是官船,自然要靠上外金川门码头。

外金川门这里属于官家码头,所以人流相对少些。马铖刚上岸就看到马府官家马贵来了。

马贵上前行礼道:“二少爷,你们终于来了!大车都已经准备好了,老爷也在家中等候多时了!”

装车自然不用马铖跟着了,他上船将家中女眷迎了下来,然后上了小轿,一行人离开码头入城。

南京有里外两重城墙,外城墙周长足有一百八十里。当年朱元璋打算将外城墙当成第一道防线,但是如果都按照内城墙标准建成投入太高,没办法只好垒土为主,在城门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筑城砖。

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和平岁月,外城墙大部分都已经倒塌,现在只有一些城门还在,不过也已经失去使用价值。

外金川门这里进入南京城主要经过金川门和钟阜门,不过这里进城的商队人口太多,所以马贵带着一行人要绕过半个南京走西城的三山门。

下了船在经过半个时辰的颠簸,终于到了西城的三山门,这里进去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南城,同时三山门外就是风光秀丽的琵琶湖,所以从这里进城的都是富户和官员。

马士英现在身为阁老,他的家人入城自然要走专用通道。马铖骑着高头大马从宽大的三山门进入南京,第一时间满城的喧哗传入耳中。

三山门里就是油市街,再往前走就是更加繁华夫子庙,这里可是南京的市中心,商铺、饭馆、茶铺林立。商铺中来自南洋的鱼胶海参,来自倭国的刀剑漆器,来自安南的木材水果,来自福建广东的白糖,来自四川的蜀锦,来自云贵的药材等等东西琳琅满目。

除了这些还有如织的游人,有身穿奇装异服的佛郎机人,有剃光了半边头发的倭国人,有矮小黝黑的南洋土人。当然最多的还是身穿大红大绿丝绸长衫的文人,这帮家伙成群结队出入夫子庙的各处青楼,一个个装模作样的指点江山、谈论时政,说到兴奋时大声喝彩,说到生气时连连咒骂,弄得他们像内阁阁老一样。

死鬼马铖的童年和青年都在南京度过,所以在他的记忆中对南京这些并不陌生,可是记忆中的情景和现实不一样,马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中全球第一的大都市,所以对什么都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