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下)(2 / 2)

这三个大汉奸,脸上都流下汗来。不过他们还似信非信。只是杨廓迟疑了一下,突然惊道:“我知道你们是怎么进入兴庆的了?原来是他……

申义彬满意地一笑:“果然不愧为元昊手下的智囊,这一会儿就猜出了。不过你还没有想到,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利用他的力量,否则会引起你主子的怀疑的。当利用他的力量时,就是灵州城十几万大军突围的时候。你们也将和他一道进入宋朝。”

张陟还在好奇地问杨廓:“那个他。”

杨廓说道:“山遇惟永。”

听到这四个字,张陟和徐敏宗脸色都白了,徐敏宗叹息道:“果然布得深,大事去矣!”

石坚骑在马上,马巨大的度都带起了风鸣。

他还想再快点,再快点,不快就带不及了,黄河就在眼前,

元昊冲过了黄河,那么离围困灵州的西夏大军就不远就没有机会将元昊活捉。

越来越近。这时候元昊身边有不少人。但石坚嫌他们碍事,他将“投降不杀”改成了“凡档我路者,杀!”

这些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看到这一支杀腾腾的宋军明显是冲着元昊来的。到现在他们才觉悟出,其实现在跟在元昊身后才是最危险的。于是再也不顾君臣大义,自动离元昊远远的。

这一下,元昊这一行几百人更清晰地暴露出来。

这让元昊魂飞天外,他骑在马背上拼命狂奔,可还是与宋军的距离越来越近。

他现在都能听到宋军出的低吼声,和急促的马蹄声。他更后悔,早知道摆脱不了,他也不换马了。至少他那匹宝马还能将度加快。

眼看着宋军越来越近,他对身边一个宿卫队的队长说道:“贺骨红,你带着宿卫,掩护朕,以后朕会善待你的整个族人的。”

这个贺骨红是党项一个叫阿基族的优秀战士,这个阿基族在腾格里一个绿洲上,生活很艰苦。虽然不情愿,但听了元昊这句话,为了他的族人,他还是举起马刀,对着这几百名宿卫说:“反正我们也是跑不了,为什么我们被人称为天下最勇猛的武士,可却让几头宋猪追成这样?”

事实党项族战士确实是天下的勇士,当时,西夏以一个弹丸之地,击败宋朝,辽国,不能不与他们战士勇猛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也是石坚选择在黎明进城,还要吴然偷来印信,因为他不想在城门耽搁太多时间,否则就会惊动铁鹞子与宿卫,如果让他们准备起来,这一仗究间是谁胜谁负,都不好说。

经贺骨红这么一说,这些宿卫也激起了一部分勇气。

但只是一部分,他们是勇士不错,可也知道生命的宝贵。历史上宋朝虽然也败给了西夏多次,但也战胜过西夏多次。如果他们不怕死,再凭借他们的力气以及马上的骑术,宋朝也不可能胜利了。

很快宋军就追上来了。只是几个回合,他们再次如同风中快要凋零的小花花,风儿吹了一次,吹了两次,吹了三次。终于当宋军第三次来回穿插时,他们全倒在血泊之中。只留下几百匹战马,在那个被主人莫明其妙地丢下的红色宝马带领下,出一阵阵的溜溜的鸣叫。

元昊看得魂飞天外。他使劲地拍打着战马,狠不得这匹马长出八个蹄子,不,八个蹄子还不够,最好十六个蹄子,外加一副翅膀,这样才能跑得快。

说老实话,这一次比上次在延州,他更狼狈得多,他现在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

不过这几百个战士没有白牺牲,他们阻住了石坚带来的宋军一会儿时间,终于让元昊越过了后来,元昊为了调动军队,铺架的两座黄河浮桥。

到这时候石坚还不死心,想冲过桥继续追击。

但这时候元昊命不该绝,西夏在灵州的围军,也看到了兴庆府起了大火,跟着皇宫的一把火,终于使张元判断出兴庆府出事了。虽然到现在他也不明白兴庆府是怎么出事的,还是派了五千人前来查探,顺便营救。

没想到这五千人来得还真及时。

看到这五千人到来,石坚无奈地在黄河边一勒马,叫大军停下脚步。

但他没有离开,只是隔着河冷冷地看着这支西夏大军。

这支西夏大军的领被激怒了,他想冲过河去。可被元昊拦着,他说:“算了,他们在兴庆府还有无数军队,一会儿就要赶到,此地不宜久留。”

敢情他被石坚这一次真的吓坏了。即使是身边有五千人,他还是不放心。

石坚看着他们离开,没有追赶,也没有撤回去,吩咐朱笠道:“去对司马说,叫他准备第二步计划。”

他说的司马就是申义彬,这次申义彬被朝廷封了一个行军司马的军职。

然后来到黄河边,看着清澈见底的黄河水,想到那一天,一万多宋兵走投无路,扑向这条河流,那种悲惨的景象。他牙齿咬了一下,说道:“好吧,那么就让本官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来报你们的仇!”

听了他这一句话,虽然知道石坚又会安排了什么妙计,这些一千多宋兵,还来全部下了马,向着这条黄河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同时他们眼中的杀气更浓了。

这让在后面那些逃无可逃的兴庆府西夏人吓坏了,站哪里连动都不敢动。

ps:下一章还彼之身,更爽,请月票支持,后面差距不大,地位很危险。晚上还有一更。顺便说一下,这条路很难走,但石坚不能耽搁时间,只有在这一天,必须进攻。当时我写有七支队伍没有到达,是用来形容路的艰难。当时路上遇到什么,又到了哪里,我没有写,那是在拖戏。但让一个老大怀疑成这不是精锐部队,晕。屡战屡败不能反过来说屡败屡战,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