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等待(2 / 2)

宋真宗看了一下寇准,因为任一个商人做官,这可有违祖制,可看到寇准在哪里闭目养神。他就下圣旨让孙员外的女婿江芨为宣教使兼昭武副尉,这可都是正六品的官职。

这次宣旨的还是那个小杨公公,他吸取了上次教训,一路度很快。加上江芨听了石坚的话,把所有船只都改装成石坚画的草图上那种帆。耽搁了一些时间,让他赶上。后来果然这种帆船比现在的帆船度快,也更好驾驶,还能抵抗更强的风暴。四年后,他完类有史上第一大壮举,带去的所有船只竟然回来一大半,他逢人就连说,幸亏江小圣人指点,改装了船只,否则那能平安回来?

虽然石坚一再说得艰难,可从老丈人出来,江芨就没有消停过。一船瓷器换一船黄金,一只瓷碗换几斤香料,这是什么概念!无数的和州商贾地主要求加入,派人派钱。江芨也乐意见到这种局面,石坚曾说过那个大6上也有人居住,而且很野蛮,人多力量大,反正哪里地方大,钱一个人也赚不完。谁知道他到了杭州引起更大的轰动。如果是别人还好一点,谁教石坚亲自给他作词,这件事也传了开去。杭州比起和州在大不知多倍,有钱的人家更多。这样一路有人加入,到了泉州已经成了五千多人的队伍。这将泉州知府吓得都把城门关了起来,不知道生什么事。弄了半天才将他们放进城去。

江芨手上只有七条船,可随着这巨大的队伍,现在连泉州也有海客要求加入,都展成了一百多条船,近万人的巨大船队。加上宋真宗调来的一千名士兵和武器,这一路上他们是为人类历史做出了贡献,可也充满了血腥。后代史学家这样品价江芨:“江芨,杭州人氏,本是一名普通海客,可因为碰到圣人石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可是他的两次全球航行,是两次血淋淋的航行,他的双手沾满了无数印第安土著人的鲜血和非洲黑人的鲜血。”

当江芨听到皇帝封了他为六品官叫员,他可没有石坚那样沉着,他都乐得说不出话了。

小杨公公摇头叹道:“人人都说小石相公气节高,洒家还将信将疑。这个江副尉比起石相公差远了。人家可才八岁。”

他不知道石坚是八岁的身体,三十岁的灵魂,而且石坚由于拥有现代意识,对于尊贵看得比普通人,至少比宋人还要开些。

不但是他,那些海客看着江芨的眼光也是狂热,羡慕不已。他们是有钱,可再有钱,在这个年代也没有人看起他们。现在江芨是朝庭命官,那身份就不一样了。他们心想,这江芨命咋这么好呢?偏偏去拜个寿也能遇到小神童,让他名扬天下,还做了官。

宣完圣旨后,这小杨公公不象后来到石家宣旨的两个公公,他又开始打主意了,在他敲敲打打之下,江芨只好忍痛割爱将那幅当作命根子,石坚写的《望海潮》献给了宋真宗。

小杨公公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他还在心里念叨:算你识相,连汪知州也乖乖将《岳阳楼记》献给皇上,你一个小海客还敢留着这宝贝!他就没有想到汪铨因为献了《岳阳楼记》,现在都调到江陵担任江陵府知府。

又过了半个月时间,江芨将所有船只改造完毕,在泉州所有大小官员祝福和欢送下向大海深处出。

现在随着他离开的消息传出,皇帝在等待,宋朝文武百官在等待,商人在等待,百姓在等待。

他们这次若能成功回来,除了验证小神童的神奇,更会带来小神童所说那种粮食种子。南方还好点,北方有多少旱地,那时大宋就不会为粮食愁。小神童在将这种粮食推广后,也没有办法拒绝真宗的召唤,进入朝庭,别说,现在真宗最想念的人就是石坚。商人则在期盼着他们能够平安回来,那么不但石坚会放开棉花的种植方法,他们有了领路人,也会踏上寻宝之旅。那可不是寻宝之旅吗?一只破碗儿都能换来大笔黄金。

只有那些老儒们抱着若得若失的心态。如果此行成功,将打破他们学到千百年来留下的观念。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和州那个神奇的小孩子成了所有大宋希望的所在。

最叫人奇怪的是朝中忠奸两党对石坚都持有认同的态度,现在连寇准也不说石坚的不对了。对于这点真宗很满意,他心想:这就对了,这样的少年,你们再说他不好,朕就罚你们也写出一《水调歌头》来。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元宵节,开封府是一片繁华景象。特别是石坚《青玉案》传出后,家家都买来灯笼挂在门口,将开封变得繁星点点。

可这时,那个神奇的少年又在和州干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