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变法维新的计划(2 / 2)

“既然,先生问起来,本相不妨来说说,这些是我最近五六年间想好的政治经济策略——为的就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刺激人口繁衍。如果先生听本相说的有道理,那么就请帮忙传递给乡间的百姓。若是先生觉得不好,袁熙也不强留,先生请自便。投刘备,回成都,绝对没人过问。”我从丝绒锦绣的软垫上站起来,绕过袅袅檀香的红木矮几,走向大厅的中央。。站在左右两排矮几之间。

“本相要变法维新!!!”

“哐”郭嘉晃悠一下,趴在了矮几上,酒杯、酒壶滚落一地。“变法?”下面立即窃窃私语起来。

“好,好,李恢朗笑道:“暴君王莽就是变法而死,你也变法,好,有魄力。”蒋义渠算是够沉得住气了,听了这话也勃然大怒:“丞相,这厮太狂妄了,他拿您和王莽比,还是赶快杀了他吧。”

我之不杀李恢,犹如曹操之不斩祢衡也!

这种人是不能杀的。曹操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在兖州的时候,他曾经杀了一个书呆子。代价挺惨重的,陈宫叛逃,张邈造反。你说,我还敢尝试吗?

“本相将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对天下进行改革——第一改革朝廷官吏体制。。设立六部、二院、一省。”

“何谓六部、两院、一省。”

这太简单了,我只把隋唐明清的一套照搬来用就可以了。“六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主管官吏任免政绩考察、举贤任能。户部掌管全国户籍、农业、税收,国库盈亏。礼部,掌管;礼仪、祭祀接待、文化、书籍编纂。兵部自然是掌握天下兵马、兵器、指挥对敌作战,统筹调度。刑部管理天下刑狱诉讼、相当于当今的廷尉衙门,不过未来的刑部组织功能和程序会更加健全,能够有效地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工部,主要负责营造,修河治水,造福黎民。六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平起平坐。这样的话,自秦代以来,官职太多,分工不明确,三公权柄过重,却不能很好的解决,地方疾苦的弊端,尤其是农业、水利、书籍、礼仪方面的事情会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吏部管理官员,会更加有秩序——” 众人的眼睛都亮了。我接道:“六部之上,是尚书省,设大学士十人,相当于如今的丞相。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专权跋扈,而且效率高了不少。实行科举制度——”

这一下又把众人给雷住了,科举制度?

李恢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我笑道:“国家统一之后,本相会在地方上,层层选拔人才。然而如何选拔?若是单纯靠孝廉与举荐很多没钱没势的读书人,就会一辈子埋没,永无出头之日。本相想好了,我们实行科举考试的制度。” 李恢也不狂妄了,低着头咳嗽道:“请丞相具体的说一下。”我心想,这老小子已经服帖了。“考试分为乡试、县试、州试、京试和殿试五部分——”这个我说不清楚,都是胡乱的弄一些片段出来唬人的。记得以前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是这样说。具体的不清楚。“考上了乡试的就是秀才,县试以后就是举人、京试之后中了进士,就证明是有学问的可以做官。学问更大的,就参加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然后——”

“此外,本相要设立都察院、翰林院。都察院是专门负责监视地方官吏的机构,全国十三个州,设十三路督察,调查国计民生、可以把消息直接报告给皇帝。

翰林院就是给读书人讲学问的地方,让他们聚在一起,著书立传,草拟圣旨,让更多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朝堂。”

李恢的腰弯的更厉害了,额头上也冒汗了。郭嘉把眼睛瞪到最大的程度,看着我,仿佛以前并不认识。

李恢恭敬,有点结巴道:“丞相大才,李恢心服口服,只是还想听听丞相是如何改革农业经济、发展人口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