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间温暖(2 / 2)

再造神州 平凡普通 6018 字 2019-09-30

“你说地也对。但杨林和张华他们对朝廷亲善。是朝廷累世抚慰之功。杨林出身的播州杨家,世袭播州安抚使,虽是当地一大势力,但杨家人对诗书文理颇为向往,在心理上对我大宋文化极为倾慕,所以只要朝廷不过分,他们是非常乐于和朝廷地亲善地。况且,朕听说,杨林想朝廷在播州设立官学。教化民众,等条件成熟,甚至想让朝廷在播州开科取士,有心让播州之民进入朝廷官吏体系,可说他们是真正明白播州和家族的出路在那。至于张华。他父亲张云正。是朝廷派到铁枪苗地教化使,心向朝廷也是必然。但你看看,除了这几家外,对都护府亲善的还有几族?

西南一地,山高林密,异族繁多。全靠朝廷教化,岂有可能?这些人,平日里盘踞山林,割据一地。若不招惹他们,还算安分,可若稍有不顺他们之意,马上啸聚一方,威胁州府。以往朝廷软弱,派往西南的经略大员,鲜少有强硬,多以安抚。无论这些人闹出多大地事端,全以安抚了事。以至于他们气焰嚣张,傲心大炽,视我官府为软弱可欺之辈,多方要挟。就算满足他们,也只能安稳一时,若有变故,他们马上就跳了出来。这样闹了抚,抚了闹,抚抚闹闹,一直到现在。这那是在抚民,简直就是在养寇。你如今入主西南,若不能将他们这股傲心压下去,将来长治久安只怕是一句空谈!”

岳雨既没反对,也没同意,沉默以对!

我也没介意,继续说道:“汉唐之时,我中原对异族以少胜多,曾经多次杀的蛮族不敢南下牧马。可自本朝建立以来,对异族多以忍让退缩,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军中将士,谈起边患,总是忧心忡忡,束手无策。是这些官员没有计谋吗?是这些将士不勇敢吗?非也,是他们无信心,他们没有信心可以战胜异族,战胜寇边的蛮族。”

见岳雨露出沉思的表情,我笑了笑:“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自从本朝吸取唐朝藩镇割据,五代骄兵悍将之祸后,对武将雄兵,防范甚严,对能打仗地将领,更是多方限制,甚至以文官带兵,主持边事。以至面对外族,屡战屡败,使朝廷从上到下,对作战都丧失了信心,在战场上,十成战力发挥不到两成。于之相反,异族屡屡胜我,也就助长了他们地傲气信心,认为我大宋不过如此,十成战力到可发挥到十二成。我消彼涨,对方越胜越大胆,我方越败越胆怯。恶性循环之下,靖康之乱,也属必然。如今那些西南异族,也是如此,若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大宋今非昔比,就算表面顺从,但实心欲乱,你不可不防!”

考虑良久,岳雨才谨慎的说道:“陛下所言,雨已明白。如今西南情况,还未尽知,若真如陛下所言,雨自当施于雷霆,不让其危害一方!”

我点点头,说这么多,主要就是让他明白,西南那些割据势力,不是简简单单,说几句好话,给些好处能够安抚的。

安静片刻,岳雨突然说了一句:“其实雨观遍战史,我大宋与外敌争战,胜战远比败战多,为何陛下认为朝廷上下是因为败战失去信心?”

这个问题让我叹息不已,走了几步,一缕月光垂下,正落我身前。

望着皎洁明月,我的心情显得越发缓和:“大宋立国之初,幽云十六州已入契丹之手,导致北方屏障尽失,契丹铁骑,可以轻易南下,攻守之势易也。太祖太宗几次兴兵,欲夺幽云,但皆以兵败而告终,朝廷上下,对契丹心胆已寒。后党项崛起,朝中应对失措,未有一能臣大将主持大局,以至失去灭其于萌芽之机,让西夏立国,自此,西夏屡次寇我大宋。无有尽时。

东北契丹,西北党项。我大宋就如同被困住双臂,动弹不得。若以军事而论,大宋就是处于困势。若不解困,就只能坐以待毙!只是很可惜,我大宋几次举全国之力的解困之战,皆以失败而告终。以至最后以虎谋皮。酿成靖康之变!

大宋从来都不缺猛将良材。若有地利人和配合,取得胜仗并不算太难。但观大宋历朝之战,这样的胜利多是一地之得,胜之,不过驱走敌人,若败,就是丧地亡国之危。我大宋能够延续至今,多是靠这些一地之胜而得来。只是这样的胜仗,对我大宋形势没有任何改观。最多暂时缓解一下危机。这种胜仗若能常胜,我大宋到还可勉强图存,但天下岂有常胜不败之事?何况久守必失,无论何等坚城,都是如此。

一次解困之战的失败。足抵百次守城之战的胜利。最可虑地是。就是进攻的屡屡失败,导致朝廷上下丧失进攻地信心。满足于闭城自守,不敢主动出击,只要击退敌人就好,完全丧失主动之势。以至我大宋捷报不断,却对困局没有丝毫改观。你观战史,可有注意这些?”

岳雨领悟很快,翻转之间就回答道:“若以陛下的话来解释,就是大宋的胜仗多是战术胜利,而关乎国之根本地战略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因战略失败,导致战术胜利成效不显,甚至,大宋只要战术上面一失利,就将导致国基不稳,此全因战略上我大宋处于极端不利地情势。因此战略态势始终未得改变,故而大宋举国之战,多以失败告终,反让朝廷上下失去改变态势的信心,故而陛下所说因败仗失去信心,是指朝廷上下根本没有和敌大战,以改变态势地信

我大为赞叹地点点头,一时谈性大起,拉住岳雨,一起来到作战室,拿出一张各国形势图。

“阿雨,你过来看。彩云占住山东,你又打下京兆,加上朕北伐时,夺取地归德府以南地区,大宋面对金国的态势已经完全改变,由困势变成攻势,如今又得凤翔和临洮,可说金国已是瓮中之鳖,只等朕去捉。但面对蒙古,若要改守为攻,就一定要夺取幽云,也即是中都路,只有夺取了这里,我大宋才能放心的灭掉金国,安心面对北方挑战。只是如今随着金国北伐失败,这一带又成为蒙古势力,不过其势力还很薄弱,正是收复的绝好机会。朕认为,大宋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北窥辽东!”

“似乎陛下太过小看金国,依雨所见,只怕金国也是不甘如此。此次拖雷能够如此轻易的南下,就是金国故意放纵。为何在陛下计划中,金国似乎无足轻重?”

我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才含糊道:“朕另有安排,金国最多玩弄一下诡计,天下大势,已经没他们插手的份!重中之重,当以蒙古为要。”

“这么说来,陛下在短时间未有兴兵打算?”

“的确如此,此次西北大战,几乎耗尽建康国库,三年内,不会进行大战!”

“以雨所见,陛下当辅助西夏,以为屏障。经此一战,蒙古当不会再轻易南下。若再度南来,西夏首当其冲,正为缓冲。至于幽云,可徐图之,此地久经战乱,多有流民避入山中,陛下可使人招揽这些人,以山立寨,若时机一到,可为奇兵,以助大军收复幽云。”

我大笑出声,欢快无比,岳雨就是岳雨,竟然三言两语就说出今后的战略布局,看来西南一事,不用过多操心。

“阿雨,如今西北战事已歇,为免川中动荡,你近日内就率西南军团回川,给朕收复那些异族,铲除割据军阀。三年之内,朕要西南一地平静!”

“臣下遵命!”

我扶住他,摇头道:“不用如此,关于西南军团地奖励,朕回建康后自会发往川中,你让将士们不用心急。你还有其他要求没有?”

岳雨想了片刻,开口道:“别事到无需劳烦陛下,就是杨安抚使建议在播州开科取士一事,陛下做何打算?”

我考虑片刻,道:“你让他写个详细的奏折送到建康,让司马风和梅考量一下,如果没什么困难的话,朕让梅亲自处理此事!”

岳雨点点头,又说了些西南一地的方略,直到紫暄前来请示,我才恍然夜色已深,不再挽留岳雨。

离开作战室的时候,天色很有些昏暗,连原本朦胧地月光也被乌云挡住不少,只有一些斑驳地光辉透撒下来,还有一种山中独有的草木清香飘荡,闻之,心肺为之一开,十分爽朗。

心思也不自觉地产生些微波动和联想。

西北大战拖延到今日,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可外面的战争结束,内部的战争又将开始,也许我这一生就要在这些大战小战中度过!

我停下脚步,不知从何处吹来阵阵冷风,让我感到神智一清,回过头,恰好看到紫暄平静的目光。我突然有种隐约的感触,原本有些浮动的心情又平复下来。“夜深了,陛下还是早点休息吧!”

清脆的声音让我心神感到一种愉悦,或许,在我内心中,也想真正安静下来!站在高峰虽然可以傲视天下,但那里只有无尽的寒风与挑战,唯独缺乏人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