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心防错(2 / 2)

再造神州 平凡普通 5792 字 2019-09-30

沿途他也多次留意,但却无丝毫迹象证明有蒙人地埋伏,现在就要到达黄牛堡,他不仅没有放松警觉,反到如同鹰隼一样,机警的看着四周,不断召来回报地斥候问明情况。

等黄牛堡在望时,他下令大军暂停前进,派出几名精干的传令兵前去黄牛堡告知他将到达的消息。

做好这一切后,他策马跑上路边的一个小土坡,望着远处的沟壑山谷,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举目远望,一切都是如此平静,连身边战士都没发出任何喧哗,静静的保持队列站在路边,只有寒风忽忽刮过。

虽然是一月,已经算得上初春,但天气还是很寒冷,只有偶尔的一点顽强绒绿,多少表示一些春天要来到的消息。不过这些都很平常,没有什么可疑的。

甩甩脑袋,徐远暗自嘀咕是不是自己太多疑啦,明明这里很安静,没什么异常……安静?

“叫冯易去那边看看!”

被亲自点名的冯易没有任何怨言,带着自己的斥候小队就向着远方沟壑奔去。

这里已经是黄牛堡的警戒范围,守军也派出联络部队说明这里情况正常,按说不会有什么问题才是。徐远的举动让很多人不解,甚至派来联络的黄牛堡守军也多少有些不满,认为徐远太过小题大做。

不过黄牛堡的守军也是黄龙军团的战士,负责的守将都没徐远军职高,这些低级军官们当然不会当面说徐远什么,都站在一旁拿眼看着徐远。静静地看着他折腾。

身为当事人的徐远似乎无丝毫自觉一般,望着远处,随即又抬头看看天上,发现天上有七八只大雕正在天空盘旋,姿态优美,似若画图。

“最近这里一直有大雕吗?”徐远望向黄牛堡派来的迎接将领。

“禀将军,自从我军入驻黄牛堡以来。就经常可以看到它们!”

徐远点点头。又望向远处。

他知道,这里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多此一举,但他觉得那里肯定有问题。

如今寒冬已过,虽然只是初春,万物即将复苏,肯定会有不少兽类出来活动。甚至连一些早归的鸟儿也应该从南方返回,无论如何,山谷沟壑中都不应该这样安静,他甚至从这种安静中嗅到某种危机。

这种感觉没有任何理由,但他却知道,这绝对不是自己杞人忧天。

徐远既没有花胜那样英武杰出,也没有秦火那样的勇武,更没有呼延义庆那种雄武的大将气魄。他能从一个义军头目成为黄龙军团的重将,靠地不是勇武,也不是多么出色地用兵作战。凭的就是这份谨慎和小心,注意别人没有留意的地方,这让他往往察人之未察。得以立下不小的功劳。

今次派他们增援黄牛堡,最危险的一段路程就是凤州到黄牛堡这八十里路程,这么点距离,平时最多一天半就可以走完,可他这次在路上足足走了三天。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不想在即将胜利地时候被蒙古人咬上一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呼延义庆才听从他的安排。中速行

过了一段时间,呼延义庆的中军也逐渐靠近,派出信使询问:“为何不前进?是否有敌情?”

徐远当然无法即刻回答,只得转告信使,他发现一些异常情况,正在核实情况。

得到信使汇报的呼延义庆没多会就赶了上来,他将要攻击蒙古大营的消息告诉战士们后,他们的行军速度比徐远还要快了不少,快到黄牛堡的时候,基本上就只剩下前后脚的功夫。

“阿远,到底怎么样?”强壮有力的呼延义庆穿上一身大将军服,更显得威风凛凛,和他一比,徐远像个教书先生多过像个将军。

“说不上,你看看那边,沟壑山谷那么多,怎么不见什么鸟飞?再看天上,我总觉得这些雕有问题,我听说蒙古人善于驯养鹰雕来侦探敌情,你说这些东西会不会是……。”

呼延义庆抬头看看天上,又看看远处,随即又拿出一个望远镜,看了片刻,脸色严肃下来,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先将部队整备好,这里离黄牛堡这么近,有什么问题也可行形成犄角之势,不怕他蒙古蛮子翻上天去!”

徐远点点头,和呼延义庆回去整备队伍,盾牌长枪在前,弓弩刀斧在后,围成一个防守地圆阵。

变化成圆阵好一会儿后,远处突然穿来尖锐的报警声,一股宋军斥候用来示警的红色浓烟也在远处升腾而起,一条红烟冲上天际,随着战马地奔腾拖出一条弧线,醒目无比。

随即远方尘烟滚滚,马蹄震耳,让原本还心存怀疑的战士神色大震,不自觉的握紧手上的兵器。

“敌袭,敌袭……”冯易嘶吼着嗓子,举着浓烟,向着队伍冲来,身后跟随的几名斥候身上都已经是血迹斑斑,显然有过一番接战。

呼延义庆无丝毫紧张,冷冷地看着远方。

东北方向,足有过万地骑兵大呼小叫的向着这里快速奔来,北方更是有批黑盔黑甲地骑兵阵容严谨的向着这边缓缓逼近,离他们最多不过两里。

按照他们出现的方位,宋军到达黄牛堡的时候,这两支部队正好将宋军夹在中间。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这批蒙古人是早就埋伏好的,准备等宋军到达黄牛堡,放松警惕后再袭击宋军。呼延义庆狠狠的瞪了黄牛堡的将领一眼,让这名将领脸色青白,不知该如何解释,头上大颗的冷汗直往下掉!

冯易他们很快冲到战阵附近,灵巧的从后方进入战阵中,没多久,蒙古骑兵也赶了过来,看见宋军严阵以待后,纷纷勒住战马,停在弓弩范围外。没多久那批黑盔黑甲的骑兵也到达,看着组成严密防守阵形的宋军,迟疑了片刻,还是掉转马蹄,迅速离开。

等蒙古人都离开后,呼延义庆又派出多组斥候,最终确认蒙古人的确离开这里,向北而去。

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军迅速转换阵形,前进到黄牛堡,进入早就建立好的大营,和黄牛堡成犄角之势将官道给控制住!

这场未成功的伏击战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