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年前离京(上)(2 / 2)

权倾大明 泣风尘 3249 字 2019-09-30

“叛党与流寇乱京之事,本座还没有当面谢过你,王贤侄多谢了,本座为当天晚上的将士们谢了!”论辈分,纪纲的确是王千军的长辈。只是,那天晚上,纪纲到底派那些人去是什么用心,也就只有纪纲自己知道。

王千军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抱拳回道:“纪大人无须如此。小侄也是锦衣卫百户,为锦衣卫出力自是小侄子的分内之事。是小侄要多谢纪大人,给了小侄如此重要的差事,承蒙纪大人看得起小侄,小侄势必马到成功,将扰乱我大明国法,通敌叛国的人犯一网打尽。”

知道是敌人,那就该冲过去砍上一剑吗?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真这么简单的话,汉王就可以直接去东宫,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甚至连兵器都不用,赤手空拳的他就可以杀掉太子,然后坐上太子的位置。可如果汉王真这么做的话,那最后得利的只有一直在旁等待机会的赵王!

王千军与纪纲这两个明知对方是威胁,肯定会成为敌人的人,为了各自的盘算扮演着各自应该扮演的角色。纪纲,是一位关心和重视下属的好长辈,好上司。王千军则是一位尊重上司,尊重长辈的好下属。

纪纲站了起来,走到王千军的身边,说道:“此事交给贤侄办,本座相信贤侄一定会马到功成。对于贤侄的才能,本座是一万个放心,贤侄不仅是靖难功勋子弟,跟是道衍大师的高徒,道衍大师之才,本座那是无比佩服,不知道衍大师身体可好,本座一直公务繁忙,很久没去看望道衍大师了,实是无奈啊!”

如果王千军是纪纲,他绝对希望道衍早点死掉,袁珙快不行了,如果连道衍都死了,那永乐帝身边就再也没有能够信任的谋士,纪纲也就安心了。可惜,过上僧人生活的道衍不仅精神头很不错,身体也很不错。

“《永乐大典》已成,老师最近正在写书,写一本跟佛家有关的书籍。具体内容是什么小侄也不大清楚,但肯定是老师多年的心血。老师现在除了平日的本分之事外,精力都放在著书立说上。”

王千军说的是真话,道衍最近的确是在写书,而道衍内心到底在想什么,王千军也不是太清楚,也不会去问。总之,王千军相信,当他摔倒的时候,自然会有道衍会来扶上一把。只是,对王千军的这种说法,道衍的眼神中明显的不相信。

“哈哈,道衍大师的著作,不知道本座是否有缘赏读。可惜,本座平日公务繁忙,朝廷叛党、天下奸佞实在是太多了,捕之不完啊!贤侄还有什么事吗?如果没有的话,本座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

纪纲要赶人了,王千军还真有事情其他事要问,他有点难为情地说道:“纪大人,小侄真需要在此时动身前往凉州卫吗?小侄实在是想留在京城过年。小侄觉得,此时前往凉州卫有点过早了。按照鞑靼人的习惯,春季他们要繁育马匹,放牧牛羊,而内地的新茶也都是在春季采摘,要等到夏初才能制作成茶饼。鞑靼等外族部落也都是夏秋两季才来朝贡,这边境走私也都在夏秋两季,此时北方已经下雪,这个时候去实在有些太早了。”

看到王千军为难的样子,纪纲摇了摇头说道:“贤侄啊,不是本座不让你在过年,实在是没有办法。贤侄你还是见识太少了,此时前往凉州卫虽不是边境走私的旺季,但也有大量的边境走私存在。夏秋两季蛮夷自会前来朝贡,无法朝贡就举兵劫掠,无需跟边境上的走私商人进行交易。此时你前往凉州卫正当时,既有了充足的时间布置,又能杀鸡儆猴,大肆抓捕正在进行走私的人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