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道德扭曲(上)(2 / 2)

权倾大明 泣风尘 3278 字 2019-09-30

慕容清明一直在听于天澜与纳兰长风两人的争吵,被王千军突然这么一问,有点反应不过来。但没一会,他马上就回答道:“当然知道。那可是我大明火器使用的一场大胜,云南象兵对步兵与骑兵皆是噩梦,征讨安南时也时有出现,但都被明军以火器击败!黔宁王那一仗,三万破三十万,上百象兵大败,皆是因为黔宁王善用火器。黔宁王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待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三行连续射击,象群与叛军皆无法近身,尸横遍野!千军,你这话的意思是?对啊,我怎么又没想到!”

慕容清明一声大喊,争吵激烈的于天澜与纳兰长风赶紧看向慕容清明这边,而王千军却微笑着把两人拉来,让于天澜站在第一的位置,纳兰长风站在第二的位置。

“还有更直接的好办法,清明你过来!”王千军一句话,茅塞顿开的慕容清明一下就过来了,在王千军的安排下站在了第三的位置,三人成一列。王千军则拿来两支鸟铳,站在了于天澜身边,成第二列的开头。

将鸟铳交到了于天澜的手中,慕容清明抢先说道:“千军,是不是人手一支鸟铳,小于先射击,射击之后他往后退,我向前继续射击,我射击完长风再向前,当长风射击完后,装填好的小于再次向前?!如此一来,三段连续攻击,铅弹源源不绝,即便是骑兵也很难近身!妙啊!”

三段击,后期火枪发展的最常见射击方法。只可惜,最早使用三段击的明军却在过去的历史中忘记了这种方法,到明末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一次火器齐发就被后金骑兵近身了。

“前后三人互相轮替并不是最快的,因为移动需要消耗时间,身形一动要重新装填也不适合。所以我觉得,应该这样做!小于,你先把鸟铳抬起来,假装射击!”

于天澜按照王千军的指示,迅速地抬起枪,假装射击。而当于天澜扣下了扳机,龙头落入火门后的两秒,王千军也才扣动了扳机。接着他解释道:“第一排并不需要齐射,可以先由单数士兵射击,单数士兵射击完后,再由双数士兵进行射击!而射击之后,小于你也不用动,只需要一个转身,先将射击完了的鸟铳交到长风的手中!”

王千军把手中的鸟铳交到了于天澜的手中,却让于天澜把手中的鸟铳交到了纳兰长风的手中,纳兰长风看着手中的鸟铳不知道该做什么,王千军又让纳兰长风将鸟铳交到了慕容清明的手中。

看着慕容清明,王千军笑着说道:“清明,你这个在最后的人别的都不用做,只需要将长风手中的空鸟铳接过来,将装填好的鸟铳递给长风,长风再交给小于。也就这样,最前面的人射击,中间的人负责传递,最后的人负责装填火药与弹丸。如此一来,也就省去了转换位置的时间,最后一个人也可以集中精力装填弹药。如果小于阵亡了,那长风就要向前,如果先阵亡的是长风,你就要向前。可如果你运气不好,先阵亡的是你,那长风就要负责装填弹药。当然了,三排最少也有一百人,各列有人阵亡的话,都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整合,保持阵型的完整。”

听完王千军的讲解,慕容清明与于天澜一起抬起手向王千军抱拳道:“大妙,佩服!”

而一旁的纳兰长风则在思考,面对如此的射击方式,鞑靼骑兵有什么办法击败,步兵就更加的吃力了。想来想去,纳兰长风说道:“火器怕大雾与下雨,遭受突袭也十分的被动,而且无论是火铳还是鸟铳,也就只能命中百步之外的物体,远不如巨弩射得远。只是,如此的威力,又岂是人力可以正面抗衡的。千军,我武人真的无法用血肉之躯抗衡火器吗?!”

面对纳兰长风的反问,王千军淡淡地回答道:“那是几百年后的事了,相信几百年后的火器要比现在还精良,还可怕。只是现在,火器也只是一种制胜的工具罢了,战场上最终还是依靠我等武人的英勇善战。而且火器是在我们的手中,而我们最大的敌人,则是大草原上的蒙元残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