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债卷(下)(2 / 2)

不称职的兽医 开阳 3181 字 2019-09-29

在计划发行1亿两白银的债卷中,我先是抛出一部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随后逐渐将价位抬高,以此估算五千万顷的土地(东北有没有这么多土地我也不知道,全当是期货了,我不知道别人也同样不知道,东北要是不够还有贝加尔湖呢,反正土地还不是有的是)至少可以拿到3亿两的白银,这等于将流落在民间的金属货币重新纳入府库。

在第一批投出一千万股债卷后,我得到了近四千万两的白银,这些白银被集中于府库,随后以此建立国营的被服厂,军械厂及相关的军需厂,这样既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劳力的就业问题,又可以减少成本,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军需处,用来装备军队,一举多得。

随着这部分资金的滚动,以军需拉动了整个朝鲜的市场,从山东来的难民也有相当一部分直接经过简单的培训进入国营厂。西方获得劳动力的方式是靠“羊吃人”这样的土地兼并来达到,而朝鲜则是以国营方式来吸纳中原的大量流民。以国家资本来进行一些重点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使得原本一些私人无法也无力投入的产业得以发展。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最大的成就吧。

土地债卷持续走高,工厂接到的订单一直排到了年底,像李记运河,王室制造这样的军械工厂也都得到了大量的订单,火炮及一系列装备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并运送到各部队。尽管是这样我手里的银子还是越来越多,现在有一些中原买家已经放弃了经营海上贸易,而专门从事债卷的买卖,因为战争债卷的发行使这些商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几乎不用船队,也不用多少人手,就可以通过买卖债卷来获得巨额利润,谁不眼馋啊。

于是在朝鲜形成了一个初级的资本市场,当然这个市场还是一个雏形,很多东西都不完备,巨额利润吸引了一些冒险者伪造债卷。幸亏我有先见之明,毕竟我是现代人,假钞假币的危害我可是早有预见,所以债卷一律采用了由研究院专门研制的带有水印的卡纸和彩色套版印刷这些先进的技术,很难仿造,并且规定债卷的交易必须在规定的场所,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交易,否则个人受到的损失政府将不予赔偿,严厉打击一切投机倒把,伪造债券的人。

初级资本市场的形成,以及债卷在民间的大量流行,使我将目光转向了是否建立国有银行。一方面现在朝鲜的百姓开始富足,手里有了余钱,民间钱庄开始兴起,尤其以邓家的钱庄几乎分布各地,信誉也是不错的,为了应付突然的危机和支付军饷等政府日常的必须府库也需要储存大量的白银,这就造成了民间白银的短缺。此时不论是明朝还是朝鲜单以白银而论,在国际市场上都是出于入超的状态,但是根据现代的一些专家研究,明末的那场动乱乃是因为一次大的金融危机。

金银的流入仅仅对东南沿海的商业发展影响很大,对其他地区却无甚触及,况且张居正主政时期,将全国的白银囤积于中央政府,不但使白银失去作为货币促进商业流通的价值,反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全国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下跌,使一度发达的经济堕入低迷。更有一个负面影响不能忽视:当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与明军大战时,明廷将大批银两调往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财政和经济都遭到打击,李自成能在西北崛起不能说与之无关。

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政府在国库中储备大量硬通货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尤其当硬通货为不可制造的贵重金属时,国家每储备1两白银,市面上可流通的硬通货就减少一两,社会商业活动就桎梏一分。由于金融手段的缺失,当时确实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国家信誉担保的银行,以国家白银储备为担保发现纸币,当纸币逐渐信誉足够时可逐渐减少白银储备,国家急需用钱时则可以通过适当超量发行钞票来解决。这是繁复而耗时长的解决方案。

注:最后两段完全“抄袭”了网友分析家的观点,实在是分析家的观点比较专业,兽医不是搞金融的只好厚颜无耻的使用哪拿来主义,希望分析家不要说我抄袭,或者是侵权。各位网友还有什么好点子,尽管说来,兽医一定会积极采纳并且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