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失意者与得意者(2 / 2)

对于美国这样的高度工业化国家,人口多寡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实力强弱,若非战争期间产能全开的残留影响,美国1909年就得将世界工业产量第一的宝座还给英国,而不必再等一年。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大英帝国能够夺回世界工业产量第一的宝座也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实力减退那么简单,如果不算中国2这个战胜国,老张伯伦领导的英国可以说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获利者,考虑到英国一兵一卒都没派出,这效费比就连中国都无法企及

由于与三国战争期间最大、实际上也是唯一的买主美国渊源深厚,语言文化近似、度量衡又一致英国接到了最大比例的军火订单,使得英国重工业在这三年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增长率在欧(www.vkzw.com)洲列强之中稳居第一。

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英属加拿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语言因素,美国外流的一千多万人口当中一大半都去了那里,而回到欧(www.vkzw.com)洲的美国人中去英国的也比其他国家更多。据英国政府估计,在战争期间,英国本土和殖民地一共吸纳了900多万美国移民,就算扣掉后来回流美国的那一部分,总人数也有700多万,这对于本土人口不过4000多万、算上殖民地也才5000多万工业化人口的英国来说,绝对是一剂效力强劲的“十全大补丸”,因为这700多万美国移民都是高素质的工业化人口,而且因为同文同种的关系,消化难度极低。

老张伯伦乐观地估计,大英帝国消化了这笔意外之财后,工业总产量至少能够“额外”净增一成多,而如果再考虑到他们初涌入时先得消费、对战后需要为产能过剩而发愁的英国经济还能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而制造出一个新的景气周期,提升幅度就更大了。现在老张伯伦对于重振帝国荣光已经信心大增,他可以预见到,这么多年来一直追赶着大英帝国的德国终于要被甩开一段距离了

虽然这批外来人口当中的绝大部分都去了英属加拿大而非英伦三岛,但这又有什么关系?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本土的工业发展早已接近饱和,老张伯伦早就有了在白人居多的英属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发展工业并废除现行的总督制、将其转变为英国本土一部分的打算,尤其是距离更近、条件更好的英属加拿大,这不是正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