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兰西的困境(2 / 2)

由于财政的困境没法解决,海军是不能不裁的,那么就只能放弃一部分殖民地来减小对海军的需要了,做这件事的自然是****政府,事实上这本来就是法国****政党的主要观点之一,与下手更早、所占净是精华的英国不同,法国的殖民地中有不少地区在经济上其实是得不偿失,只是放弃国土在哪个国家都很难得到舆论支持,若非如今形势所迫,这个主张还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变成现实。

忽略那些面积很小的岛屿,法国放弃的殖民地主要是三块,即澳洲的新喀里多尼亚、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亚洲的印度支那,剩下的法国殖民地就要么在非洲大陆上、要么就在大西洋里(或者沿岸),与本土的距离都相对较近,就算法国海军实力大减,也能够照顾得了。

其中新喀里多尼亚和马达加斯加都卖给了英国,不但收获了不菲的现金,还极大地改善了英法两国之前因为殖民地争夺而大大恶化的关系(这两块殖民地入手后,英国在印度洋和澳洲的殖民地就完全连成了一片,战略态势大为好转。),这对于抗衡死敌德国,意义显而易见,称得上是一招妙棋。

但是印度支那这片价值更大的殖民地却反而不好脱手,因为她身处中国的四面环抱之中,以华夏共和国的实力和地缘优势,一旦中国起意抢夺,世界上任何一个列强都没能力保住这块殖民地,而且还得因此跟中国这个(在远东地区)不可战胜的可怕强敌结仇,就算是想要“阳光下的土地”已经快发疯了的德国人也不会做接盘侠(何况法国政府也不可能将印度支那殖民地卖给德国这个死敌),因此就算要卖,也只有一个可能的买主,那就是中国。

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显然不可能开出高价,但是让法国当局难以接受的是,中国人竟然想要空手套白狼、一法郎都不肯出,就要法国拱手献上印度支那,这也实在太抠门了!

然而没过多久,之前气呼呼地拂袖而去的法方代表就又腆着脸回到了谈判桌前,非但将印度支那殖民地白送,还主动承销了华夏共和国政府发行的价值10亿华元的国债

不过国际社会对此却没有半点惊讶,因为法国政府就算不将印支殖民地拱手送出,也照样会将其丢掉

由于法国政府无力、也不敢(怕触怒(www.ibxx.com)中国)向远东增派重兵,黄花探领导的的越南起义军在北越地区发展迅猛,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势,法军彻底失败、退出越南是早晚的事。与战败退出相比,将印度支那转送给中国不但脸面上要好看一点,而且还可以节约一大笔军费,同时中国政府还愿意出钱收购法国在殖民地的资产,虽然开价不高,但总比全赔掉要划算得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