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地基计划(2 / 2)

好在因为李晖这个穿越者的干预,这个时空关于地震预报的研究比历史上早得多、进展也大得多,否则以唐山远比历史同期大了许多的城市规模,大半个世纪后的那次浩劫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遇难,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与历史上苏援156工程不同的是,“地基计划”当中轻工业也有不小的比重,因为现在的中国就连轻工业的企业也没多少,同样需要有个样板以供推广和复制,虽然系统的科技树覆盖面有限,但至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且技术水平也远不是如今国内的轻工企业所能相比的。

虽然很可能不久之后,李晖就要跟西方列强撕破脸皮大打出手,但因为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和工业水平还远不能与二战时期相比,就算是世界霸主英国也很难在远东投入太多的力量,因此未来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与历史上解放后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至少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亡国的风险,因此也就可以更多地照顾民生。

这也促使李晖对轻工业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仅以投资额而论,比包括军工在内的重工业都还要略多一点。

只是轻工业的分布就不像重工业那样集中了(地基计划里只建设唐山和青岛这两座城市),由于胶东是起家地盘多少会受到一点照顾,而且莱州已经建成了深水港,占比最大,但其他一些沿海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地分到了一点。

不过要说“地基计划”中投资最大的,还是以电话、公路、铁路和海港(包括海军基地和造船厂)为主的大规模基建,特别是铁路和海军基地。

好在李晖制定出“地基计划”的目标只是利用系统的便利、以最快的速度搞出一个最基础的可以自成循环并推广扩大的工业体系(也就是说,以后要建新厂就全靠这些老厂支持了,不再依赖系统。),基建只是配合计划中那些工厂的建设、顺便搞几个样板,要不然就算起义军拿下京津之后的缴获再多,也未必吃得消

军工企业也是“地基计划”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虽然系统产品物美价廉,但是考虑到贵金属消耗的不可逆性,李晖早在还没有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发展军工的打算。而在胶东开辟了根据地之后,李晖立即就调集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在平度附近的大泽山中建设他的第一个兵工厂,类似军舰这样的高技术武器可以暂时全靠系统生产,普通的枪炮、特别是弹药这样的消耗品总不能也一直依赖系统吧?

只是让李晖多少有点意外的是,由于大泽山兵工厂短时间内无法建成,而他又中途更改了革命路线,结果李晖真正接管的第一个军工企业竟然还是他事业的起点天津机器制造局。由于起义军的进展太快,李晖在这里又有不少熟人方便劝降,津局并未遭到什么破坏,员工也没有逃散,立即就可以恢复生产,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