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义县保卫战(2 / 2)

昨天晚上的战斗,想必已经把对面中队的大部分力量吸引到北票去了。再过几分钟的时间,第二军要对义县实施总攻击,力图一举拿下义县城!

披着白色披风的中队,在对岸日军的眼里跟周围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在中国作战的三年时间里,日军上下体会到了不同的待遇。日俄战争的时候,有很多中国百姓自愿为日军带路、侦察、提供俄军情报;可现在,中国老百姓连影子都见不着了,据说在宣战前后,就搬迁到山海关内的收容营去了!现在,日军整个就是在雪地上的瞎子,时不时还被背后的蒙古骑兵咬上一大口……

背后,传来了沉闷的响声。那是山炮和重炮在射击。接着,日军士兵就听到炮弹从头顶飞过的“忽忽”声,然后,对面的中阵地上就炸处了一朵朵火花,腾起了硝烟。

炮击开始后的第10分钟,军曹们的吆喝声就在身边响起来了。日军一线士兵纷纷从短浅的工事中猫腰站了起来,在军官们的指挥刀指示下向前、向前!大凌河北边的河岸上,草黄色的日军密密麻麻地向前推进。

王士珍此时在北关的城楼上,这里,就是他的指挥位置。北关出城不到800米就是大凌河!也就是说,他的指挥位置相当地靠前,处在日军炮火的直接威胁下。在这里,王士珍少将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白色雪地上突然冒出的草黄色身影;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编师三旅阵地上的炮火。

“告诉炮兵,等第一波敌人过河四分之三后射击。哼!这些小鬼子,老子让你看看中国大炮的威力。”王士珍下达着命令,身后自然有参谋军官在纪录,把命令传递到部队中去。老家在直隶正定的王士珍早年参加过甲午战争,对东北的地形民情也比较熟悉。他知道,二月里看似扎实的冰河床,在炮击过后会出现松动,将给日本人的进攻带来不小的麻烦!

日军阵地上,丹麦麦德森机枪吼叫起来,这种1902年才出现的所谓轻机枪,并不象中国国防军装备的轻机枪一样适于进攻。相对沉重的枪身限制了它的使用。而大凌河240米左右的宽度也限制了它射击的效果。

一线阵地上,大多是北洋军的老兵了。在日军看似猛烈却效果不大的火力下,官兵们呆在掩体里显得很镇静。每个班正面只有50米左右的宽度,只有一个班长或者副班长露头去观察敌情。

而排正面是两个班正面之和,一个班都放在二线。连正面又是两个排正面,仅仅220-300米,但是纵深却达到了500-800米。各连的迫击炮集中到了营机炮部队,因为营级火力分队现在配备了在堑壕中使用的炮兵观瞄潜望镜……梯次弹性布置兵力打防御战的要义,在两个多月的整训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

日军在义县北关一线的攻击部队是联队规模的,在后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联队攻击集群。

草黄色的影子越来越大,王士珍甚至能在望远镜里看清日军士兵脸上无可奈何又惊惧的苍白表情。可能,昨天晚上的血战给日军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影响,也许,是松山之战的结果已经被这些日军所知悉……

4000多日军排成相对国防军进攻队形而言密集的散兵线,在前进几步一轮排枪的磨磨蹭蹭的行动中,逐渐接近了国防军阵地。

设置在义县东南奉国古寺附近的师属炮兵团开火了!赓即,在南关的旅属炮兵和阵地上的营团炮兵也相继开火!

呼啸声瞬间越过头顶转变成河床上的接连爆炸,整个大地在颤抖,冰面在炮弹爆炸的剧烈撕扯下开始不稳定起来。当然,炮弹的目标并不是大地和河冰,而是日军一线攻击部队的尾部。

炮兵的火力在大量杀伤日军的同时形成了一道火力封锁线,达到了杀伤与拦阻的双重效果!

轻机枪带着显得轻飘飘的“嘎嘎”声伴随着重机枪“嗵嗵”作响的铜音在阵地上嘶吼起来,把子弹以每分钟200发以上的速度向遭到炮击而慌乱的日军倾泻。整编师密集的火力配置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昨天晚上的攻击,日军遭遇到的中队并不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力啊!

一排排的日军中弹倒下,后续的人潮又向前涌来!很明显的事实是:退后要遭受炮火的杀伤,待在原地则会遭遇不稳定的冰层带来的危险,只有前进!前进才能夺取中国阵地,才能相对安全一些。因此,还有理智的日军士兵在军官的吆喝下,裹挟着那些已经吓得一口苦水的家伙们向前。不停地跑动,不住地拉栓放枪,不时地拽出新配发的木柄手榴弹,不顾三七二十一地胡乱扔将出去。

半自动步枪搭在了阵地上,国防军的官兵们沉着地瞄准着,等待着敌人进入100米以内后长官的号令。现在,那些刚开始培养的所谓狙击手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只能跟着大家一起放枪,才能形成强大的步枪火力,配合着大炮和机枪,把那些可怜的草黄色人形动物打倒在河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