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高考(1 / 2)

 龚连山看着为难的沈金凤,立马拍板。</p>

女表就要宝石花的。</p>

缝纫机鹿牌的就行。</p>

他自己的就选上海手表,一共花了362块。</p>

剩下的钱,龚连山和沈金凤一商量,决定留下来做新衣服。</p>

见时间差不多了,龚连山央求商店工作人员帮忙,把缝纫机抬到了马路边。</p>

苏河农场的班车晃晃悠悠的过来,看见他们两口子就一脚刹车停下。</p>

何大海跳下车帮忙。</p>

几人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缝纫机弄到了车顶上。</p>

用纸板垫在下面,把缝纫机大头朝下的绑在上面。</p>

这会儿的班车运货,大件货物都是堆放在车顶的。</p>

用一个网兜罩着。</p>

班车终于摸黑到了场部。</p>

何大海很够意思,等客人都下了车,他专门拐了一段路,停在龚连山新家的门口。</p>

卸了车,龚连山扔给他一盒大前门,算是感谢。</p>

何大海也不客气。</p>

临走的时候说道:“有事吱声!”</p>

“好嘞!”</p>

这会儿的人们,相互之间帮忙都是人情,很少讲究钱。</p>

主要的原因是这会儿他们手里的生产资料都是公家的。</p>

公车私用,成本都是公家承担,个人之间相互欠人情,有时候一包烟一顿酒就算感谢了。</p>

把缝纫机扛回屋里,龚连山就拆了包装。</p>

沈金凤围着缝纫机手痒痒,她跟龚连山说道:“以后我给你做衣服!”</p>

有人会问,没有“三金”吗?</p>

八二年的时候还没有“三金”的说法。</p>

黄金对八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来说,还很陌生。</p>

“三金”要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流行起来。</p>

你想,这会儿很多人的工资才几十块,哪有买黄金的能力?</p>

对龚连山来说,就算他有这个钱也不会买!</p>

八十年代多乱?!</p>

你敢带着黄金上街,恐怕就是找抢呢!</p>

他不会干这种傻事。</p>

尹弘终于找到了。</p>

在连队打捞了好些日子无功而返后,一场滂沱大雨,让他现出了真身。</p>

有出工的职工,雨后路过大东沟水库,发现有人飘在水中。</p>

回去一报告,韩忠珍赶紧让人来打捞。</p>

一捞上来正是尹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