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伐秦(1 / 2)

赵惠文王传 傲双 0 字 1个月前

 齐王田地采纳苏秦建议,暂缓称帝,并做好联合诸侯伐秦的相关事宜。只要打败秦国,扬齐国威名,顺道灭了宋国,天下诸侯谁敢争锋。齐王田地将联合诸侯伐秦这件大事,交给苏秦去办。苏秦奉命,再一次出使赵国,来到邯郸。

苏秦抵达城外,看着邯郸两个字,沉重的吸了一口气。不久前,他来邯郸,被扣押,差点回不去。现在,又来到邯郸。而,这一次,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齐国在邯郸馆驿的负责人邹友接到命令,得知苏秦将会再次来到邯郸,顿时感到惊讶,心想:“他还敢来。”

当初为了救苏秦,可是动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不仅齐王答应割城,就连燕王也施援手。当得知苏秦进入邯郸城,邹友不敢怠慢,亲自在门口迎候,见苏秦的马车来了,上前道,“苏先生,我们又见面了,一路辛苦。”

苏秦下了马车,忙道,“不敢,不敢!邹大夫亲自来迎接,我受宠若惊。”

“苏先生,里面请。”邹友伸出手邀请。

“邹大夫请。”苏秦也不敢托大,走在前面。

两人并肩而行,进入齐国馆驿。屋内,邹友早已经备好酒宴,招待苏秦。

两人对坐,举樽对饮。

苏秦放下酒樽,问道:“如今,赵国国政如何。”

“李兑辞相。”邹友说了四个字。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苏秦没想到一手遮天的李兑,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就在苏先生离开邯郸的时候。”

“李兑怎么会辞相?”苏秦端着酒樽邀请邹友共饮。

“他病了。”邹友仰着脖子,一饮而尽。

“李兑病了,我怎么觉得。此事另有隐情。”苏秦放下酒樽,怎么想也觉得不对劲。权力这个东西,一旦你掌握了,就不会轻易放下。

“不错。我也这么认为。”邹友放慢语调,“据可靠消息,李兑是被武力罢相,对外称是病退。”

“武力罢相!”苏秦很吃惊,也佩服邹友的情报收集工作,竟然能探出这样的消息。

邹友点头,以示回答。

苏秦问,“谁敢用武力逼迫李兑辞相。”

邹友不答,反问,“苏先生猜猜。”

“韩徐为。”苏秦脑海冒出一个名字,若说谁能以武力罢相,只有韩徐为才有这个能力。

“不是他。”邹友摇了摇头。

“不会是赵王吧!”苏秦转念一想,赵王年少,没有这种气魄。如今,诸侯对赵国虎视眈眈,也不是除去李兑的最佳时机。毕竟,李兑为相多年,树大根深,错综复杂,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朝政动荡。

“不错,就是赵王。”邹友又道,“赵王立冠,在酒宴后,一举擒拿李兑党羽。”

“是我小看赵王了。”苏秦听后,很是吃惊。刚立冠的赵王,竟会有如此手段。

“赵王的确有手段,是个厉害的人物。”邹友也佩服赵王的胆色,同时语调充满担忧,“李兑不死,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赵王为何不杀了他。”

“赵王杀了李兑,那才会是祸乱的开始。”

“擒拿,为何不能杀。”

“沙丘宫变,李兑是乱臣,名义上却是功臣。杀他,会导致赵国以功臣自居的人感到危险。杀一个人很简单,不杀才需要最大的气魄。赵王不仅有胆色气魄,还有大局观,不能小看。”

“苏先生一说,我明白了。”

“我来赵国,沿途岗哨戒备。邯郸,更是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赵国除掉李兑,上下一心。看来,赵王下定决心与诸侯一战到底。”

邹友在邯郸,更能感受到赵国前后的变化。现在的赵国,调兵遣将,存储粮草,做好与诸侯开战的准备。莫非,中原大战,又要开始了。邹友不去想,问,“苏先生这次来赵国,所谓何事。”

苏秦没有隐瞒他,简洁说了五个字,“与赵国结盟。”

“结盟?”邹友听到这五个字有些疑惑。前不久,齐赵两国大战一触即发,怎会突然结盟。

“王上已经取消帝号。”苏秦看着对方惊讶的表情,“派我前来与赵国搞好关系。”

“苏先生说的话,我需要好好消化。”邹友没想到齐王会取消帝号,主动与赵国搞好关系。

苏秦自顾自饮,端着酒樽。赵王非弱势之主,不能轻视。接下来,他要认真思考,如何布局。翌日,苏秦以齐使的身份,向赵国递交国书。平原君胜收到国书,告知赵王何。

赵王何一愣,“他怎么又来了。”

赵王何曾与苏秦接触过,对方的纵横之术,天下少有人能比。这些人靠一张嘴,就能横行天下,以诸侯为棋子。

平原君胜问,“王上,见,与不见。”

赵王何放下国书,“苏秦的身份是齐使,寡人怎能不见。寡人倒要看看,他来我赵国有何企图。”

“宣,齐使苏秦觐见。”宦者令缪贤见赵王何伸手示意,挺身上前高呼。

殿外侍卫得令,也高呼,“宣,齐使苏秦觐见。”

声音,一道又一道,从宫内传到宫外。

苏秦整顿衣冠,从容而入,走到殿中,见眼前端坐在王位的少年君主,正是那夜拜访他的人,行礼道:“苏秦,拜见赵王。”

“大胆。”韩徐为见苏秦挺着身子,怒斥,“见到我王,为何不跪拜。”

苏秦不惧,镇定自若,目视者赵王何,语调平稳道:“我非赵臣,按照诸侯礼节,自不用跪拜。”

“苏秦,休要猖狂。”韩徐为脾气暴躁如雷,“看你膝盖硬,还是看我刀剑锋利。”

“我的身份是齐使,你要我跪拜赵王,就等于是要齐国跪拜赵国。”苏秦眼神凌冽,露出逼人的杀气,“你是想赵国和齐国开战?”

韩徐为本想给苏秦一个下马威,却没想到对方有铮铮傲骨。

“精彩!精彩!”平原君出来打圆场,“苏秦不愧有纵横之才。论口才之利,我国怕是没人比得上你。”

苏秦来赵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早已知晓,眼前这位年轻人是赵王何的同母弟平原君公子胜。赵武灵王三子各有优势,长子代安君公子章继承了他的军事才华,赵王何继承了他王政之风,平原君继承了他周旋诸侯的智慧。如今的平原君,不仅身份尊贵,还在赵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尤其是养士之风,让他声名远扬诸侯。他也成为孟尝君之后,善养士之风的人。今日,苏秦见到平原君,不仅有风度,还是谦谦君子之态。

“外臣苏秦多谢平原君赏赐的这句话。”苏秦不管平原君说的这句话背后真实是什么意思。

平原君知道,论口舌,远不及对方。从他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已知晓,不好对付。

“平原君,我身为齐使,韩大将军要我跪拜。这传出去,影响可不好啊!”苏秦说完,还送上一个明亮且善意的微笑。这个笑容在赵国朝臣的眼里,很是刺眼。

“听闻纵横之人,善口舌,没胆色。今日得见先生,实乃谬论。”平原君知晓对方话语中的意思,这件事若传出去,定会引发巨大风波。齐使受辱,等于辱齐国。按照齐王的脾气,这件事绝对忍不了,定会引发齐赵两国大战。

“哈哈哈。”苏秦没想到平原君会这样说话,也算给了他一个台阶,“苏谋并非张仪那般势利小人。唉,我纵横一脉,都因为此人,落下了不好的名声。”

“有人将先生与张仪比较,不知先生有何感触。”平原君见气氛得到缓解,重新抛出一个新的话题。

“啧啧啧。”苏秦摇头,“张仪老儿,才华是有,就是没德。这类人,我羞于为伍。”

“哦!”平原君故装听不懂,顺势问,“张仪如何没德?”

“张仪本是魏人,在魏国混不下去,去了楚国。楚国也混不下去,去了秦国。”苏秦重重叹了一口气,“去了秦国,专门祸害自己的母国。一个连母国都不爱的人,岂不令人感到羞耻。犀首,才是我辈楷模。”

“犀首助秦破魏,收复失地。秦魏两国,长达百年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太傅触胥问,“他的行为不也是祸害母国。”

苏秦知道对方话语的意思,让他不要搞双标,也不发怒,语调平和道,“犀首出生时是魏人,但,他的出生地被秦国攻破。河西一战,犀首名声远扬,跻身为名将之姿。这样一个人物,却被张仪排挤,远离秦国。”

苏秦说到这时,很惋惜犀首的遭遇,“犀首回到母国,竭尽所能,振兴颓废的魏国,首倡合纵,连横诸侯,五国灭秦,那怕魏国多次负他,他也不忘母国。这样的人,才是我辈该追捧的人。张仪,差远了。”

犀首公孙衍的事迹,赵王何也曾听闻。河西建功、联齐伐赵、五国灭秦,可惜啊!他的计谋,可吞天下,却没有合适的舞台。犀首一心为母国而奋斗,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苏秦,你来我国,不只是畅谈犀首与张仪吧!”赵王何开门见山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