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太史慈三箭定江心(2 / 2)

孙策负手看向远方矗立的豪强坞堡,问道:“乌程县究竟有多少户?怎么仅我大军俘获的叛逆就有两千余人。”

这可是仅战场上俘虏的士兵就这个规模!

再加上斩首阵亡、逃窜流散的士兵,这个规模怎么也得翻一倍,那人数就得超过五千了。

之前军情急报说邹他、钱铜等人各拥数千、上万人,处处屯聚,孙策还不太相信。

可是这会儿,看着眼前屯聚在坞堡里的叛军,这人影憧憧的规模,孙策是真的有些相信了。

而一旦相信了这个情况,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乌程县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仅是叛乱青壮就超过万人了,加上韩晏部下守城青壮以及那些未卷入战乱的百姓,怎么算也超过万户人家了!

但这位乌程县县君韩晏却只是担任一名县长!

而且几年汉灵帝给孙策父亲封乌程侯的时候,封的可绝对不是万户侯。

所以孙策不得不认真的看向韩晏,这乌程县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怎么两户豪强之家发起叛乱,人口规模就显著超出在籍规模了。

这要是十几户豪强之家发起叛乱,难道乌程县一个县,就得拉出两三万大军来?

韩晏额头流出一层冷汗,前方进攻坞堡的孙郎大军狂暴剽悍,大呼酣战,豪强部曲哪怕守着坞堡,也如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孤舟,随时可能倾覆。

这使韩晏不得不认真思考,面对孙郎屠刀,将来与孙郎明争暗斗,豪强们真的能占据上风吗?

只迅速思考了一瞬间,他就作出决断,人口隐匿的情况都已经暴露在孙郎亲眼目睹之下了,根本没法隐瞒了。

他低下头,坦白承认:“将军,在豪强族中的确有大量隐户,一县在籍人口数千户,但一县境内的山上山越却有数万口。”

孙策忍不住侧目,这也太讽刺了。

山下广袤的平原人口还没有山上一处营垒里的山越人口多。

每次军队进山剿平山越,都能收男女数万而出。

唯一的解释就是军队清点俘虏的时候,能够避免隐匿。

所以,按这个逻辑推算,孙策想增加人口的最快办法是……定期逼反一批豪强?!

虽然极其魔幻,可现实就摆在眼前,乌程县硬生生从一个户籍数千的下县,打成了一个户籍数量过万的上县!

不破不立的另类演绎。

很快孙策就将这离奇的想法驱散,黄巾之乱前扬州人口四百六十多万,短短几年就降到了江东人口不足百万。

就算除去那些十室九空的惨烈郡县,南部这些郡县也一定隐匿了大量的人口,所以他们才有底气对抗郡府。

毕竟就算不立田制,也终究比不上他们自己占县为王,将整个县的土地纳入麾下。

吕布这种边郡出身的诸侯都曾感慨中原之地,郡郡称帝,县县为王。

豪强们实力急剧膨胀,自然是想着占地为王,轻易不肯向别人臣服。

之前孙策以为的政令一到,豪强们解甲而降,真的是有些低估了人性的野心。

不仅仅是穿越者喜欢裂土封疆,壮大势力。诸夏骨子里就有一种画地为王的豪烈之气。

如此看来,要抚平江东,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解决豪强隐匿户籍的问题。

孙策思考期间,前方攻城的大军猛然传出欢呼之声。

大军五路合围一处坞堡,猛将锐卒,勇不可当,悍将凌操已经率部先登,攻上了坞堡壁垒。

如此猛将身披重甲,在壁垒上浴血奋战,豪强部曲根本抵挡不住。

厮杀至日中,凌操手提一颗首级拜在孙策身前:“将军,逆贼邹他已经授首,钱铜请率部投降。”

孙策挥了挥手,直接下令:“围而后降,不赦!下令三军进攻,取其首级。”

及至日暮,张纮和韩晏一并带着册文抵达县衙,向正在翻看此前上计材料的孙策详细汇禀了一下俘获。

“将军,数日以来,大军五路进击,已经全克乌程全境,收俘男女共计一万八千余人。”

拿下乌程县,孙策手中掌握的郡县就提升到八个了!

而这八个县人口多少,将直接决定孙策实力上限。

孙策将手中户籍名册递给了韩晏:“韩县君,我刚刚查了乌程县户籍,乌程县上计共计四千余户,而我大军仅俘虏的男女就有一万八千余人。按一户五人计算,韩县君你不会是想告诉我……整个乌程县除了你韩县君一人,全县皆反吧?”

这是什么地狱笑话!

韩晏顿时全身一颤,连忙说道:“将军,这都怪邹、钱等豪强大族隐匿户籍,他们一户宾客千余,两户合计就有近三千户。是故……是故,才有如此多逆贼。”

他非常确定,孙郎这次就是要借着大胜之威开始尝试登记豪强隐户,因而主动把所有豪强都撇出去了。

张纮同样眉头紧蹙,说道:“将军,我等必须将豪强部曲妥善安置,否则忠奸难辨,我等一旦南下,后方豪强叛乱,恐生祸患。”

而且同时还有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俘虏了一万八千多人,怎么安置?孙策连两万多石粮食都拿不出来,绝对没有余力再安置近两万俘虏了。总不能把这么多俘虏直接给就地释放了。

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屠杀了!

曹操就是这方面的忠实践行者,打下一座城池很难分辨城内势力是不是真心投降,是否会在大军离去后,再度发起叛乱,骚扰粮道。

所以干脆利落的将所有人屠杀一空,省却一切烦恼。他在徐州屠杀完了在官渡屠杀,官渡屠杀完了去南阳接着屠杀。

孙策内心还是有一点理想追求的,便说道:“关于安置这些部曲,我倒有个以人为本的方案。”

这个以人为本,可不是后世那个以人为本。更类似刘备所说的那句,也就是以人为势力之根本。

所以,如果有机会让孙策评价的话,这世间英雄同样是“唯使君与策耳”。毕竟整个汉末三国,军纪良好,不搞屠杀的也就他们俩了。

而孙策所推行这个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吴郡北部郡县亟需大量人力!由于不立田制,导致生产力解放,吴郡北部农业腾飞,野无旷土。各个势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把土地变成财富!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霸王在线阅读更新,第七十四章太史慈三箭定江心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