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春三月,东京汴梁。</p>
立国刚刚八年,现在的开封城当然还远远赶不上《清明上河图》时期那么繁华热闹,然而经过了几代雄主的先后努力,开封城在人口和经济规模方面,依然还是达到了当世第一的地步,稳超同时代的任何一座城池。</p>
不过与那卷著名画轴一样,开封城里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仍然还是连通朱雀门和宫城正门宣德门之间的御街,宽度达到了惊人的两百米,并且分为三个部分,中间是皇家专用的御道,御道两旁又有种满荷花和载满树木的河沟,碧波荡漾,清澈怡人。</p>
河沟的再两旁则是百姓通行的御廊,临街开满店铺,民众买卖其间,热闹非凡。每逢皇帝出游,老百姓聚在两边,争相观看皇家的尊严和气派。</p>
大名鼎鼎的州桥明月与同样知名的大相国寺毗邻,熙熙攘攘的州桥上,一个穿着褙子白袍的年轻男子背手而立,环顾四周景象间,年轻男子微黑微胖的脸庞上尽是好奇,口中虽然说着地道的开封口音,神情态度却好象是初次来到这座宋代最繁华的城市。</p>
这名体形有些黑胖的年轻男子真实身份十分惊人,乃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姓赵名德昭,目前已经出阁独居,自立门户,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封爵,仅仅只是领了一个贵州防御使的虚衔。</p>
至于贵为皇长子的赵德昭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原因则是赵德昭突然心血来潮,不顾太监侍女的苦口婆心规劝,坚持换了一身百姓打扮,仅仅只带了一个太监做向导,便来到了民间微服私访。</p>
这时,看到赵德昭终于停止了东张西望,旁边的一个矮胖年轻人赶紧凑了上来,语气焦急的低声说道:“大王,今天逛够了吧?天色不早,咱们该回家了。”</p>
脸形胖成了皮球状的年轻人叫王智发,是从小侍侯赵德昭长大的内廷太监,因为和赵德昭关系亲密,赵德昭出宫自立时便也跟出了宫,一直伺候在赵德昭的身边,对赵德昭绝对忠心,但有個缺点就是胆小怕事,尤其是害怕赵德昭搞出了什么差错,触怒脾气有些暴躁的赵匡胤。</p>
至于王智发为什么要尊称赵德昭为大王,原因并不是赵德昭已经受封王爵,而是按照这个时代的称呼习惯,皇帝的儿子都被尊称为大王,排行第几就第几大王。</p>
言归正传,王智发的好心规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赵德昭连头都没回,直接就说道:“急什么?早着呢?再找地方转一转,然后到丰乐搂吃了晚饭再回去。”</p>
“大王,你还要在外面吃饭啊?”王智发一听慌了,赶紧劝说道:“大王,民间的东西是否干净谁都不敢保证,你又是金枝玉叶的身子,万一吃坏了肚子怎么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