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王畿弊政(2 / 2)

各个诸侯国城邑之间聚集的犬戎部落也越来越多。</p>

戎人聚集在城邑周围,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p>

姬涅依靠虢石父执政敛财,也许存在着打压畿内诸侯的想法,但这是不明智的。</p>

他在贵族之中没有威望,国人对他也是多有忿怒之语。</p>

失去了这两者支持,王畿的军力又亏空,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p>

现在姬涅还能安稳的坐在王宫之中,完全是邦周完整的制度保护了他。</p>

即使他的权力被侵蚀,依旧还是天子。</p>

两百多年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让天子的威严深入人心。</p>

宣王虽然晚年昏聩,但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还能算得上是一个中兴之主,而姬涅就完全不行。</p>

在制度的保护下,他还能算得上安全。</p>

所以他的第一选择应该是加强这个制度,寻求机会削弱其他人的力量。</p>

而不是现在姬涅做的这样,宠幸褒姒,疏远王后申姜,甚至想要废后,立褒姒为后,让褒姒的儿子做太子。</p>

这是再次公然践踏邦周制度,始作俑者,其无后乎?</p>

“真是不知死活啊!”</p>

洛成旗帜鲜明的支持王后申姜和太子宜,就是告诉全天下,邦周的宗法制度还在,洛氏还在。</p>

在邦周所有人心中,历代洛侯都是宗法、周礼的捍卫者。</p>

但历代洛侯自己心里清楚,宗法与周礼都是维护天子统治的工具。</p>

如果嫡长子很差想要换一个,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毕竟这么多年洛氏的先辈深受无能君王的烦扰。</p>

但不能这么明目张胆。</p>

素王当年定下制度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留了暗门。</p>

在制度中举出了很多种不能继承的例子,最常见的就是不能有明显的残疾。</p>

他的先祖洛文公当年就是嫡次子,因为嫡长子腿部有残疾,于是继承了洛侯之位。</p>

当年洛文公暗示南申侯换继承人也是同样的道理。</p>

真的不满意继承人,哪怕悄悄的做一些事情,没人会知道是意外还是故意的。</p>

但是宣王和姬涅都不懂得这个道理,或者说是不在意,不懂宗法制度的重要性。</p>

一个大张旗鼓的干涉,一个还没动手就已经宫廷皆知,手段太糙了。</p>

形势到了这个阶段,王后申姜已经有了警惕。</p>

洛成是身为素王之后,这个时候必须旗帜鲜明的站在宗法一边,必须要坚定的维护太子的正统地位。</p>

况且,王后申姜背后的申国,是镐京王畿周边最强大诸侯之一。</p>

洛成也不喜欢申侯,但是政治人物,从来不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国家的策略。</p>

姬涅这么一个基本盘不稳的天子,敢在挑战宗法的同时,得罪一个军力强盛、位于卧榻之侧的大诸侯。</p>

洛成只能说一句“好死”。</p>

“问题比起先祖文公时,严重太多了,想要全部解决不现实。</p>

但慢慢调理还是能缓解一部分,如果能让邦周不再恶化下去,孤也算尽力了。”</p>

洛成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只能做个裱糊匠。</p>

他的治国能力很强,只要按部就班,邦周的这些问题起码不会扩大。</p>

至于以后,就要依靠后人的智慧了。</p>

他继续翻看着那些繁复的资料,一边看一边思索对策,“首先要先把虢石父这个废物搞下去,这么关键的时期,这种能力平庸的人没资格待在高位上。”</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