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搞钱【求追读,求月票】(2 / 2)

十月的燕京,进入浓墨重彩的季节,银杏、红枫、元宝枫、黄栌等彩叶,斑斓旖旎,美不胜收。</p>

沈陵游漫步在大街上,秋风拂过,带来了大城市独有的喧嚣和味道。</p>

1996,正是华夏娱乐圈充满活力的一年。</p>

王靖菲以第一人身份登上《时代》封面,从此一骑绝尘;张校友去世界音乐大奖颁奖礼唱歌,那天台下坐着席琳·迪翁和迈克尔·杰克逊;内地除了屠烘钢的《霸王别姬》,田振的《执着》也红遍大江南北。</p>

电视圈,香江的张卫建因饰演孙悟空而爆红;内地的《刘罗锅》以最高40%的收视率家喻户晓。</p>

电影圈,王傢卫最终拿下戛纳最佳导演,梁伟仔也捧获金像影帝,刘华仔拍戏还债,房成笼又拿下最高票房,周星星开始了导演之路,不过论火的程度,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从此被贴上“铜锣湾浩南”标签的郑一健。</p>

不管是按照娱乐圈鄙视链排,或是按照出作品周期排,亦或是按照身价排,基本上都是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歌曲歌手。</p>

那么,想要以最快最容易的方式“红”,走歌手路线,发单曲出专辑,是不二之选。</p>

沈陵游就是这么想的,先唱歌,后演戏。</p>

现在,歌曲有了,唱功够了,只差资金了。</p>

一张单曲的制作,不管是去录音棚录制,还是后续刻成磁带、光碟,都需要一笔不菲的投入。</p>

去哪弄钱呢?</p>

摆在面前的有两個选择,一是去找音乐公司毛遂自荐,优点是对方有完整的链条,缺点是得要签“卖身契”;二是找爸妈拿钱,优点是不会受人制约,缺点是事事都要亲力亲为。</p>

他家呢,算是有一点小钱。</p>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华夏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固定电话的供应十分有限,大哥大的价格昂贵,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自国外的BB机迅速成为商人和上班族们的新宠。</p>

使用BB机的流程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先通过寻呼台进行转接,然后由接收方回拨电话,好处在于价格低廉,一台只需几百元,而大哥大需要上万元。</p>

就这样,BB机因为价格差异巨大而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当时通信产品中的领头羊,并在80年代末期销量达到巅峰。</p>

【沈陵游】的爸妈就是吃了BB机的红利,发家致富,开了一家规模不错的电子产品店,又在杭城市区买了房买了车。</p>

几万块钱,自然是拿得出来的,要知道,中戏大一学费就1万了,后三年6000。</p>

可问题在于,以什么理由去要到这笔钱。</p>

“不去上常规大学,跑来上艺术院校,就已经把母子关系搞得有点僵了。”</p>

“现在去要这么多钱,怕是难哦。”</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