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沆瀣一气(第一更)(1 / 2)

演天 武猎 0 字 2个月前

 佗县城北的城隍庙,白日热闹非凡,是城中繁华之处。</p>

可一到夜里就阴气森森,游人绝迹,只剩两串血红的灯笼挂在庙门口,照着四个大字:佗县城隍。</p>

廊柱之上的楹联却是:</p>

“神目如电恶必现,暗室亏心我自知。”</p>

这便是掌管本县阴司大事的城隍衙门了。</p>

大夏天朝实行的是阴阳两套官僚制度,阳官为主,阴官为辅。</p>

阳官,归内阁管辖,天子总摄。</p>

阴官,归太庙管辖,先帝总摄。</p>

佗县六十万百姓的赋税差役、治安教化、水利农桑、刑名商贸等政务,由县衙掌管。</p>

可阴魂邪祟、凶吉灾异、命格寿数、福报因果等玄虚幽冥之事,却由城隍玄虔总揽。</p>

每人的命格寿数、因果福报,就算不是铁打的定数,灵官也改变不了什么,对此作用很小,能做的其实很有限。</p>

可天朝仍然设置了等级森严、庞大精密的灵官体系,其实主要是用来镇压厉鬼邪祟,监视古神影身,防止祂们谋反祸乱。</p>

还有一个不会宣之于口的原因:钳制言论,威慑百姓,让他们心生敬畏,明白举头三尺有神明。</p>

所以,百姓虽然都知道灵官老爷的存在,可亲眼见过灵官老爷的却极少。</p>

这使得灵官在百姓心中,仍然属于很神秘的存在。</p>

按照制度,阴司灵官严禁插手地方政务,严禁白天出庙显化。严禁离开辖区。</p>

乡村的土地神、山林水泽的山神河神,城池中的各级城隍,无不如此。</p>

通过这种禁令,让各级灵官各守其责,本分当差,对得起自己享受的香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