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朝堂斗争统一战线(2 / 2)

为支持北伐,朝廷在淮南、两浙、江南东西各路,加征“经制钱”,东南之地民怨四起。</p>

朱勔主持的花石纲,在平定方腊之后死灰复燃。</p>

此次赎买燕京,支付巨额岁币,朝廷几乎掏空家底。</p>

各种糜费压得大宋百姓喘不过气。</p>

无数怨气汇聚,矛头自然指向当朝宰辅重臣。</p>

王黼也算自作自受,赶上了徽宗朝最为艰难的三年。</p>

两年前,赵佶安排蔡攸出任河北宣抚副使,协助童贯出征燕京。</p>

这件事就表明,赵佶有意重新启用蔡家。</p>

毕竟蔡京才是首席理财小能手,国库空虚,赵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p>

只可惜,蔡太师已是古稀高龄,重登相位,也改变不了大宋颓势。</p>

赵朴心中有了计较,笑道:“蔡家手中,掌握的民间小报只怕不少。</p>

不知蔡尚书,为何属意兴业书铺?</p>

还要让在下代为联络?”</p>

蔡翛也不讳言,坦然道:“实不相瞒,蔡家的确有几处书铺,可以刊印小报。</p>

可惜,影响力与兴业书铺相比不值一提。</p>

兴业书铺乃是前太学生邓肃经办,兴业小报在太学里流传广泛。</p>

这邓肃还是辅国社副社长,辅国社是太学里最大的学生社团。</p>

雍国公以‘孤直公’之名享誉太学,想必与邓肃、陈东几位太学生领袖关系匪浅。</p>

这几篇文章交由兴业书铺刊印,效果自然更好。”</p>

赵朴笑了笑,这蔡老三倒是说了番大实话。</p>

听蔡翛口气,似乎还想打听,他跟几位学生领袖到底是什么关系。</p>

赵朴端起茶盏呷一口,没有再说话,对这个问题保持神秘。</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