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国覆灭的真相(2 / 2)

为了这虚无缥缈的龙凤之说,就动用六万奴隶,建造数年时间,而建造所消耗的钱粮,估计更是一个天文数字。</p>

天下苦秦久已,这个苦,可不仅仅是修建长城,还有类似这种大规模建造的工程。</p>

后世的中国,也喜欢搞大规模基建,虽然基建既是良药也是陷阱,不过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使用基建拉动经济,中短期内效果确实显著。</p>

可秦始皇所建造的工程,大多对百姓都没什么意义,不仅对经济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在不断的消耗压榨这个国家人民的最后一点精力。</p>

从东海回徐州的路上,易承见到了不少在路上艰难前行的秦国百姓。</p>

这些人大多面容枯槁,衣衫褴褛——他们都是各地征发前往修建长城的民夫。</p>

都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座建筑是中国文明辉煌灿烂的象征,可实际建造这座万里之城的过程却并不是那么辉煌灿烂,相反,城墙之下是无数百姓的血汗。</p>

东海到徐州,一共经过六城四县,村落更是有近百个,放眼望去,民生皆凋敝,大多数农户家中都没多少存粮,平日里都吃些糠皮野菜,或者下地捉些虫蛇来吃。</p>

易承有些感慨,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在他的记忆中,这些老百姓的生活还不至于困苦到这种程度,特别是七国纷争的中期,他那时候所见中户人家还有不少余粮,可堪吃上两年,就算是下等户,家中一般也都能留够下年稻种和三月盈余。</p>

可是如今一百年过去了,百姓的生活非但没有变的更好,反倒是越发困苦起来。</p>

在张良看来,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于暴秦统治,只要推翻了暴秦,一切才能好起来。</p>

可在易承看来,虽然秦国的统治确实有酷毒之处,不过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时代是刚刚结束的战国时代。</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