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蔚蓝星戴上了光环(1 / 2)

 “五!”

“四!”

“三!”

“二!”

“一!”

“发射!”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放牛山发射场,在数十万现场观众的瞩目下,十枚‘星力1号’火箭拔地而起,同时升空。

十几分钟后,便将三十吨重的桁架结构材料,成功的送入到预定轨道。

这些桁架材料相当轻便,在太空中展开后,一吨的量便可展开成1000平方米,且较为坚固,三十吨的量展开后就是3万平米。

要搭建出110万平米的完整桁架结构,意味着要发射足足366枚的‘星力1号’火箭,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然而由星源集团+九家民营航天公司组成的“航天发射联盟”,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内,彻底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他们的疯狂。

4月份,平均每三天在陆地发射场,发射一批十枚。借助用五艘专业航天发射船+五艘货轮改装成的航天发射船,每隔十五天执行一次海上发射任务,可同时将十枚火箭发射升空。

故而在4月份,航天发射联盟,一共将120枚的‘星力1号’火箭发射升空,其中成功118枚,失败2枚。

这发射的频率,比一二月份高出了一倍还多。

原因则是在发射低潮期的三月份,九家航天公司,都扩张了厂房的面积,购买了大量的设备和物料,并招募了大批人手,让各公司的火箭产能,平均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了每周量产26枚的夸张产能,真的像是在生产香肠一样制造火箭。

并做出了一百多项的技术改进,减轻冗余重量数百公斤,可靠性却有所提高。

制造的成本,也从每枚2亿元降低到了1.2亿——这里面包括了20%的利润,说明出厂成本只要1亿,且只要维持这个生产速度,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5月份!

是南方刮风下雨较多的梅雨季节,北方降雨也会增加,因为是冷热交替的季节,天气变的很不稳定。

正常情况下,5月是不太适合搞航天发射的季节,发射频率一般都会下降。

但不管。

航天发射联盟,才不会管明天是什么天气。

大风天,发射!

下雨天,发射!

天空中电闪雷鸣,有点吓人,照样发射!

总之就是天上落冰雹、下刀子,气候再怎么恶劣,也无法阻止‘星力1号’轰鸣着上天!

故而整个5月份,又发射了足足120枚的火箭,只是成功了116枚,失败了4枚,可见恶劣天气还是会带来一些影响。

6月份,出现了一個特殊的变化。

陆地上的放牛山、铁山、灵山等六个露天发射场,其发射工位的数量,从十个增加到了十二个,都额外增加了两个,即发射场都做了扩建,发射台工位增加了20%。

这个增加,并不是随意增加。

其一,同时发射出的火箭数量,从十枚增加到十二枚,彼此间的影响与干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控制难度略微增加了一些而已,但在能够应对的范围之内,甚至就是增加到同时发射二十枚火箭,也不是不能处理,只是没这个必要。

其二,就是航天发射联盟的火箭产能,又从每周26枚,增加到了每周30枚的巅峰产量,成本则从1.2亿元/枚,进一步降低到了1亿(含利润)——这其实并不算夸张,华国的工业体系的能力与优势爆发出来后,带来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而且这绝对不是极限。

故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6月份,航天发射联盟,一共发射了恐怖的140枚‘星力1号’火箭。

更为恐怖的是,这140枚的火箭全部发射成功,成功率100%!

这让世界各国的航天部门都为之侧目,感到难以置信,就space公司的钢铁马,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款好火箭,一款很不错的‘一次性’火箭,但就像是一次性的餐具,再怎么好用,也只能用来吃一次饭,人们最常用的,还是能多次使用的餐具,前者虽然方便,但后者更划算,前者不可能取代后者,但后者可以让前者变的不必须。”

到这个时候。

统计一番,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共有380枚的‘星力1号’发射升空,成功374枚,失败6枚。

桁架结构材料的发射任务,全部完成了不说。

后面的8枚‘星力1号’,还将平行光透镜分成了六个组件,以及两台机器人设备,发射到了桁架结构附近,然后也在天宫空间站内的航天员的帮助下,完成了平行光透镜的安装——该装置内部,有个高功率短波发生器。透镜装置,则能将高能短波,以大范围可调整的角度,笔直的发射出去,可精准的抵达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公里的地方。

一个平行光透镜,最多可承受30万kw的发射功率,所以巨大的光伏发电基阵上面,可以再装两三个的平行光透镜,但这个工作可以安排到中后期,30万kw的功率,已经允许铺上30万平米的超级光伏板了。

这意味着超级光伏板的发射,也可以开始了。

……

7月2日。

放牛山发射场。

“五!”

“四!”

“三!”

“二!”

“一!”

“发射!”

12枚的‘星力1号’,同时腾空而起,将36吨重的超级光伏板,成功送到了距地面18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

然后这些光伏面板展开,在机器人的灵活操作下,很快就把面积约3000平米的超级光伏板(每平米约12公斤重),铺放安装在桁架结构上。

并把电路电线接通。

太阳光照作用下,光伏板发出的电流,再进入到平行光透镜装置中,先通过短波发生器,转化为高能短波,掺入少量黄光后,再通过平行光透镜的可转动透镜,将一束呈淡黄色的光,瞄准在850公里轨道上运行的光帆反射器上的潜望镜式光接收装置,将高能短波,送入到光帆反射器中。

光帆反射器接受到高能短波后,也会通过上万根的光纤导线,以60°的夹角,从反光镜面透射而出,进入到能量主干道中。

遇到下一台的光帆反射器的反光镜面,又会以60°的夹角,继续进行反射。

遇到第三台的光帆反射器,也是如此。

再回到第一台的原点。

一个闭合的反光回路,就这么形成了。

光波这种能量,就以这样的形式,巧妙保存了起来。

且光的速度,是在任何的参照系中,都保持绝对不变的,只要三台光帆反射器的相对位移、角度、速度,保持完全不变,光能就能长期的保存下来了,存储光能的目的便达到了。

当然要做到让三者的相对位置,不发生任何改变,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星源集团的技术人员们,也是用了非常多的时间进行微调,才能确保每天的相对位移偏差,不超过0.1%。

意味着能量主干道的光能逸散率,即便因相对位移发生极小的变化,逸散率也不会超过0.1%——这完全在允许的范围内,哪怕是1%也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