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遗憾(1 / 2)

 第235章 遗憾

“火器,还有军阵。”

朱慈烺又反手拉过赵云蘅的手,拉着她一道入座,这才说道:“建虏长年长于辽东之地,耕田放牧,个个弓马娴熟,这是先天的优势。我军失了辽东之地,以江南的兵士,哪怕是长年训练,也比不上建虏。好在眼下有了火器,不论男女老幼,稍加训练,都可以用来杀敌。哪怕敌人再强,盔甲再厚,都不是火器的敌手。”

赵云蘅连连点头,似乎极力认同朱慈烺的话,朱慈烺又道:“至于军阵,远有孙膑八阵,近有戚继光以鸳鸯阵破敌,可说是军士进退之法门,只要阵型得当,建虏纵有骄悍之兵,那也徒劳。”

对于军事,赵云蘅只是一知半解。

虽看过不少兵书,史书上也有不少典故,但作为女流,对军事没什么兴趣,看书时,自然也不太用心。

然而听到朱慈烺说起了火器之用,顿时眼前一亮,接话道:“皇上说的是呀,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只不过火铳发射填充太慢,机动又差,临阵对战,未必能应手耳。况且火铳遇风雨不便,凡铳必先开火门,乃可对敌举放,往往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者,若是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大明自然不惧建虏的大军。”

朱慈烺心中窃喜,看来与这赵云蘅果然有缘,竟然能想到一处,所谓心有灵犀,正是如此。

一时间也没有细想,赵云蘅一个不懂军事之人,为何突然会说出这番话。

“朕已然命工部着手改良了,只是宋应星不但要处理朝政,还要主持修缮各处险要,于火器的进展相当缓慢。那个广东的举子黎遂球,似乎对火器颇多研究,前些日子向朝廷进献了五百火铳,待这几日定下了苏松清查军屯的事宜,朕就将他召过来问。朕决定了,若是他有真才实学,不论他秋闱成绩如何,朕都要重用此人。”

朱慈烺说的笃定,足见决心。

赵云蘅忽而粲然笑道:“皇上,您手底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位叫毕懋康的先生?”

朱慈烺不由一怔,对于这个名字,听着甚是耳熟。

然而仓促之下,又着实想不起,到底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你说的毕懋康,官阶几品,在哪个衙门当差?”

赵云蘅见自己的手一时挣脱不开,索性无视了这些细枝末节,安然坐了下来。

“这位先生似乎在先帝时做过兵部侍郎,还在南京做过户部侍郎,眼下应该还在南京罢?”

“你说的是他?”

朱慈烺忽然想起,今年年初时,礼部曾送来一个名单,乃是几个致仕的京官病亡,以求朝廷抚恤及赠谥。

名单里面,就有毕懋康这个名字。

只是当时忙于政事,只是简单听礼部粗略说起几个人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