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无奈(2 / 2)

王永吉把这些人的归附当成了一件好事,但在刘大才、陈子龙等人看来,却是如临大敌一般。

首先面临的就是粮食问题。

刘大才此次运过来的军粮,不过十万石而已。

以两千人来算,自然足够半年之用。

可眼下军中人数已然超过了六千,据说,近日还会有其他的县的驻军闻风来投。

这么多人,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更何况,每到一县,还要分出些粮食去安抚百姓,设法劝赈。

照此下去,十万石粮食,不出两个月,就要耗费的一干二净。

除了军粮不继之外,如何去约束新归附的军士,也成了头疼的问题。

这些人在刘泽清的手下,平素散漫惯了,哪怕归附到王永吉的麾下,却是依然故我,丝毫没有把军纪放在心上。

哪怕是这些人被勒令驻扎在城外,又派了人前去整编。

短短的几日之内,依然发生了不少强抢百姓财物的事情。

峄县周边的百姓苦不堪言,推举了十几名乡贤士绅,告到了刘大才这里。

刘大才和陈子龙商量了一番,将眼下的问题说与了王永吉,希望王永吉能加以重视。

同时,眼下周边荒地甚多,最好是从这些人当中分出一些来,参与屯田,也好为日后的北伐打下基础。

王永吉沉吟片刻,便笑了起来,笑的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通古,人中,此非常之时,必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法。皇上命我等入山东,是让我等尽快收拢人心,为我大明所用。至于练兵和屯田,虽于国于民有益,然所耗日久,均非一朝一夕之功。听闻建虏已然占了济南府,不日就会南下,所谓岁不我与,眼下最紧要的事情,莫过于聚拢一支能战的军队,以期和建虏有一战之力。”

刘大才和陈子龙互看了一眼,齐齐点头说道:“制台所言,甚是有理。”

王永吉微笑道:“取敌之利者,胜敌而益强,眼下这些兵士,久未操练,充其量只是百姓披挂上阵而已,莫说是对敌,就是让他们去剿灭流寇,怕是也难当其任。与其让他们练兵,倒不如将他们送到战场之上,让敌人来替我们训练。等过了三个月,将那些在战场上活下来的聚拢在一起,到时候,再整军也不迟。”

刘大才和陈子龙都听懂了王永吉话中的意思,迟疑了几息,均是点头认可。

“不知制台有何妙策?”

王永吉的嘴角挑起了一抹残酷的冷笑,说道:“泰安侯既受我大明的爵位,自当遵从皇上的旨意,攻城略地,不负吾皇厚恩。然而却借故迁延,违抗皇命,以致于建虏肆虐山东,声势日张,本督为一方军政之首,节制山东军事,既然泰安侯毫无忠君报国之心,那本督自当代天行命,收回其所辖军权。”

刘大才和陈子龙听的面面相觑,过了良久,刘大才试探着问道:“制台,泰安侯兵多将广,若是突然翻脸,咱们以区区的六千人,怕是没有什么胜算吧?”

王永吉起身拍了拍刘大才的肩头,笑道:“通古,听说当年你在宁陵时,以数千乡勇,力拒贼寇一月有余,本督甚是钦佩,如今咱们如今有粮有兵,为何反倒怕了?”

刘大才苦笑着说道:“当年下官忝为一方典吏,不忍见百姓蒙难,不得不站出来,以死相博之。能守住宁陵县城,实属侥幸,教制台见笑了。”

“力强者胜怯者败,咱们大明军士这两年屡屡败于建虏之手,正是怯于战事之故。这一次讨伐刘泽清,就是要让这些兵士知道,战场之上,唯有以死相博,方有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