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权衡三(2 / 2)

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必然是一时的能臣。

可放在眼下的朝局里,就着实有些尴尬了。

单单他的东林大老的身份,就把他局限的死死的。

以致于不论做什么事,人们最先看到的都是他的名望。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也许他们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兼济天下,但在旁人看来,他们只是为了沽名钓誉,争名逐利。

其实钱谦益昨日的建议倒是不错。

像张慎言这样的耆宿,门生故吏无数,不论放在哪个省里,都能镇住局面。

可惜不知这帮东林的君子们是如何商议的,竟让张慎言如此决绝。

当然,作为一个立志要做明君的皇帝,朱慈烺还是做足了样子。

先是温言相劝,又动之以情,说到动情之处,甚至还不自觉的挤出了几滴眼泪。

接连劝了三次之后,见张慎言依然不为所动,他便放弃了劝说,当朝同意了张慎言的致仕,并授太子太保衔。

考虑到张慎言的老家已被贼寇攻陷,在南京赐下了宅邸,供张慎言养老。

这样的恩遇,让群臣唏嘘不已,也让许多人的期望落了空。

随着张慎言的离去,这一日的廷议早早结束。

就在当日的午后,吏部下发了官员的调令,又让许多人吃了一惊。

调任右佥都御史越其杰巡抚河南,兼辖颖、毫二州提督军务,兼巡抚汝宁、南阳、陈州三府;

调任原蓟辽总督王永吉戴罪总督山东军务,择险要地方暂料理山东战守事宜;

起用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暂赴徐州抚军,以观后效;

升兵部郎中杨廷麟为河南按察司副使,与越其杰一道赴陈州,整饬汝宁、陈州二府兵备,监管分巡事;

起用陈子龙为兵科给事中、巡按御史,与王永吉一道赴山东招抚流民;

起用夏允彝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

果然如许多人猜想的那样,这一次的调令,涉及的主要是各处军务,且大多数人都被调往了河北的前线。

虽然因墨然居的动乱,许多人猜测着皇帝会不会迁怒东林,暂时搁置东林官员的起复。

看如今的调令,许多人不由松了一口气。

一共有三十多个人的调令,其中二十一人是和东林有牵涉的士子。

而这些人的名字,都曾出现在原左都御史张慎言的荐举名单当中。

看起来皇帝顾念着张慎言的名声,哪怕张慎言辞官,依然按着张慎言的想法去选官。

这一战,似乎是东林大获全胜。

但朝中的东林大老们,却是如临大敌一般。

因为在名单里,有阮大铖这个名字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