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落空二(2 / 2)

“弟子以为,师父和诸位先生所惧者,高氏和福王而已。如今形势已然明了,太子殿下身登大宝,自是毫无异议,既然如此,何必非要为争这一口气,坚持立监国之位,去得罪新君呢?”

一旁的吕大器点了点头,向郑森投过来赞赏的目光。

“年轻人,你说的不错。”

郑森大受鼓舞,声音也提高了不少。

“南京的兵马,城防兵和江兵由史阁部指挥,忠勇营在高氏手里,换了旁人,根本指挥不动。想必马督宪那边也看的清楚,即便福王得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子,他能控制的,无非就是江北之兵,眼下他和我们僵持,也就是争一口气而已。依学生的末见,不如双方见个面,各退一步,共同拥立圣躬,如此上下和衷共济,则克服中原之日可期。”

听完这一席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有所意动。

郑森说的极有道理,他们之所以一直坚持拥立潞王,除了能从潞王身上获利之外,害怕福王报复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于许多人而言,若是马士英不再坚持推举福王,他们放弃潞王并非不可接受。

至于新朝用人,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

如今北都陷没,崇祯一朝的多数朝臣困于北地。

从传回来的只言片语来看,这些人或随君死节,或身陷囹圄,或投靠闯贼。

南直隶自上而下,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人。

新君登基之后,不用他们,又该用谁呢?

想通了这些关节,房内的阴郁散去了不少,许多人眉头舒展,开始盘算起该如何与马士英暂时和解。

唯有张慎言摇头说道:“话虽如此,但这中间,仍有不少难为之处。马贵阳此人,一向热衷弄权,将来若是让他入阁,朝野上下,必会被闹的乌烟瘴气,几无安宁之日。”

吕大器朝着张慎言摇手笑道:“金铭,你可又钻牛角尖了。”

张慎言睁大了眼,高声道:“我哪里钻牛角尖了?”

“你也说了,此人热衷弄权,即便是入阁为臣,江北的军权必不舍得交与旁人。届时我们便以收回江北军权为由,看他如何应对。”

坐在张慎言下首的一名老者拊掌笑道:“此计甚妙,若是他贪恋权势,必会自请外放;若是他甘愿放弃江北军权,那我们也不亏。离了军权,他马贵阳不过是只拔了牙的老虎,又有何惧?”

想通了此节,十几人很快便达成了共识,先由钱谦益出面,去探一探马士英的口风。

马士英此次入南京,一直居住在国子监旁鸡鸣寺里。

钱谦益长期在国子监讲学,对鸡鸣寺毫不陌生。然而等他赶到鸡鸣寺时,却是扑了个空。

据马士英的随行军士说,自一大早去西华门迎接太子进城,马士英还没回转。

钱谦益在鸡鸣寺等了半个多时辰,始终不见马士英,只得就此作罢。

他不知道的是,在西华门的人群散了之后,马士英便找上了黄得功,仔细探问起昨晚到底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