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撤换(2 / 2)

七月初二,台风在浙江入境,肆虐温州府和台州府,吹倒房屋无数;

七月初四,浙江、福建、江西普降暴雨,江西广信府弋阳江、泸江等十数条河水暴涨,淹没弋阳县城;

七月初五,河南丁树良趁着大雨,越过山东地界,入寇南直隶丰县、沛县,将两县财物百姓掳掠一空。

随着七月往后慢慢推移,崇祯案头的奏疏骤然多了一倍,每日里只能睡上两个时辰。除了批阅奏疏之外,还要和一众文官商量各种军国大事,每日里忙的焦头烂额。

崇祯越来越忙,东宫的日子却是越来越悠闲。

这些日子以来,崇祯似乎对朱慈烺失去了耐心,没有再过问东宫的日常。

而詹事府缺了一半的属官,如今过了将近一个月,还未补上。随着吴麟征等一众人的离去,留在詹事府里的多是些初入仕途的翰林,也就能照本宣科讲些四书五经,朱慈烺听的是索然无味。

因此每日里的东宫讲学,成了例行公事,往往不到半个时辰便散了讲。

每日剩余的时间里,朱慈烺除了修习些强身健体的武艺,就是和东宫的几位师父,聊一聊从朝堂那边打听到的政事。

这日,朱慈烺正和吴国华等人闲聊,田存善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将手中的纸条塞到了朱慈烺手里,气喘吁吁道:“殿下,皇上又有大动作了!王公公让您看看这个!”

朱慈烺打开纸条来看,越看脸上疑惑越重,吴国华忍不住问道:“殿下,可是又出了什么大事?”

“父皇亲自下了旨,撤换了南直隶淮安、扬州、苏州、应天、松江、常州六府的知府。”

按大明的定例,吏部掌全国文官铨选、考课、爵勋之政,武官归兵部。除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外,内外百官皆由吏部推选。

有此规制,意在公平公正,也是在约束皇帝用人的权力。皇帝偶尔可以特旨指派,但总不能事事下圣旨特事特办,更何况,内阁还有封还驳正的权力。

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从内阁那边传出崇祯对南直隶不满的传言。

更何况,苏州府刚刚发生了民变,撤换当地的官员,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

可像崇祯如此大张旗鼓的撤换,可说是极不正常了。

像布政使、按察使这样的一省封疆,由皇帝亲笔简任已不多见,如此一同撤换的是六个知府,这等于是在指斥吏部用人失当。

对于崇祯近几个月出其不意的举动,东宫这些人已经司空见惯。

吴国华用手指按了一下眉心,问道:“也没听内阁那边有什么意见,可真是奇怪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