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算计(2 / 2)

这么多人,处理起来着实不容易,崇祯在偏殿内走了好几个来回,始终是没什么头绪。

依着他以前的脾气,早将这些人推出去砍了。不过那个人说,行缓则安,事缓则圆,凡事宜三思而后行,他以为很有道理。

这么多人,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崇祯正焦灼的时候,朱慈烺站了出来说道:“父皇,不如由儿臣来参奏这些人,到时候再由父皇恩自上出,给他们从轻发落,也算是顾全了朝廷的威信。”

方岳贡和范景文皆是眼前一亮,齐声赞道:“殿下的这个主意不错,由殿下立威,再由皇上施恩。既利于殿下日后施政,又显出了皇上的仁慈。”

丘瑜却是皱眉道:“若是如此简单,我等便可参奏,何劳殿下出面?里通外敌是诛灭三族的大罪,哪有轻易恩自上出的道理?”

崇祯先是点了点头,尔后又摇了摇头,对朱慈烺说道:“琅哥儿,你是一国储君,得罪这么多人,尤其大多数还是读书人,对你日后的名声不利。”

说到这里,崇祯朝着殿内的几人说道:“此事你们不必管了,交由高时明去办吧。”

内阁的几个人都犯了嘀咕,这几日东厂将京城搅的乌烟瘴气,这种事交由高时明处理,还不知要闹出什么样的风波。

第二日早朝时,崇祯却是命人抬出了那几箱书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付之一炬。

这一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朱慈烺在内,都不敢相信,崇祯竟会如此处置。

见所有人都用惊疑的目光看着自己,崇祯淡笑道:“前日里闯贼势大,朕差点都要身殉社稷,各位想寻求出路,也是情有可原。如今永昌王已是朕的皇弟,各位不算里通外敌,望各位先生日后以社稷苍生为念,辅佐朕开万古之太平。”

眼见着群臣感恩戴德,朱慈烺心下感叹了起来。父皇的高明之处,他这两日大有体会。

一是给闯贼的五十万两军馈分三年交付,大大缓解了国库的压力。

另一个就是对于这些信的处理,既避免了人心浮动,又显出了自己的度量。

今日一早,牛金星和李岩带着宣旨的太监出了京城,想来李自成不日内就会撤离京畿。而王永吉也带了一万骑兵离了京师,朝着山海关而去。

眼看着一切尘埃落定,朱慈烺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隐隐约约觉得,似乎这一切不该是这样;然而仔细想来,似乎又理所应当。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天意?

等朱慈烺的手臂恢复的差不多时,吴国华也休养了过来。这一日,师徒二人正在东宫闲坐,眼见着内阁又派人送过来一摞奏章,吴国华叹道:“殿下此次脱颖而出,锋芒露的太过,日后再要韬光养晦,怕是难了。”

朱慈烺拈了桌上的一本奏章,低头看了几息,笑道:“内阁当真是怕我闲着,连战马配种这等事,也让我来拿主意。”

吴国华接过了朱慈烺递过来的奏本,看了几息,先是干笑了两声,随即收起了笑,肃容说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皇上春秋正盛,殿下监国日久,恐见疑于皇上,倒不如主动辞了监国的差事,仍随着皇上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