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行路方知天外天(1 / 2)

 翌日,清晨,尚有雨露。

小和尚负了个与书生相仿的经笈,手持柳木杖,脚踏粗帆鞋,行于前列开路。

庄客与书生则在柴扉前互不相让,争吵片刻后见和尚笑眯眯的原路返回,一人吃了一柳杖这才安心行路。

上乾府外难民多数已被遣返,但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孤寡老弱在施粥棚前乞食,旱灾坏了年景,饿殍累道屡见不鲜,家府破碎只在一夜,留下的这些无依无靠者又能去往何处?

小和尚菩萨心肠自然见不了这些,与那守城卒攀谈了几句,守城将领便立即入城取粮周济难民。

随即小和尚又将自备的口粮全数分给老弱难民。

“老施主,小僧已无口粮,您待会领粥吧!”

恋绝情下山前换的干净佛袍上布满了难民争抢的掌印,口袋中再寻不得一块粗粮吃食。

“和尚,你这一路布施要何时才能到大月城?”

杜太平虽然口中埋怨,但也将自备的粮袋交给恋绝情。

“众生皆我相,救一命如造浮屠,若芸芸都活的安福,又怎会生冤魂不散,李施主你说呢?”

恋绝情为二人准备的粮袋,自然不能少了李开花的那一份。

“这能救得了多少?禅师不妨去与守城将领说个情况,让他派人将这些老弱病残送到寒川城,李某去一份书信自会有人收留他们!”

李开花何等聪明之人,恋绝情在此地逗留岂能救得了全部难民,点破不说破这便是佛家人的智慧。

“大善!李施主定得上天护佑。”

恋绝情与李开花不过两面之缘,但和尚的佛陀相面道行深厚,不然怎会推心置腹。

“庄客,小生的笔可落得紧,若是听了不善风声,莫怪遗臭万年。”

杜太平也生了佩服之心,但口中不能示弱,警醒之语也不能落下。

“哼!要嚼舌根随你!”

李开花就不信杜太平没有到过寒川城,李某人治下向来仁慈,自然不怕他人说道。

和尚的无形锁套便加在了李某人身上,一路风尘中只要和尚见到难民便要点上几句,李开花还未出上乾州已经写了七八份书信,由着那些难民涌入寒川城………………

杜水江分叉口。

此地是三州边界,杜水发源于上乾州,主干流入右平州河石城,分支流入太谷州大冯城。

波涛拍岸,层叠数浪,平原展望尽是沃土,只可惜常年水势泛滥邻岸之地无民敢耕种。

三人步行此地历时五天,李开花现在不得不与恋绝情说个细则。

“禅师,这几日李某收容了一万余难民,跨过此河后还望禅师收了嘴下神通,太谷如今是东海国的地界,民众归属东海国,沈红英自会处理,莫要挑起战事乱了稳定局面。”

李开花身后数十米外便是他治下土地,这一条河水隔的是四方势力,局面来之不易,李开花暂时还不想陷入战争漩涡。

“哎!也罢!李施主已做了大仁义,小僧不会咄咄逼人。”恋绝情凭借一张佛口救了万余性命,此时也别无所求。

“下游渡河吧!”

杜太平早已在竹卷上记下了这一笔,流传于后世。书为:

上乾和尚恋绝情,

玲珑佛口救万民。

寒川城城主李开花坦然受之。

……………………………………………………

大冯城,破落小猎屋。

一日赶路,天色渐暗,三人寻得一所小山屋,拾柴点火,做个落脚。

锅中沸腾煮的是胡林草,杜太平前几日还吃的新鲜,这两天看见这涩汤都有些作呕。

“又是这草落根!今日早间于你二人说还不听,若是脚程快我等已经到大冯城客栈落座了!”

“书生,你这是何意?嫌李某走的慢吗?”

三人中只有李开花是凡俗身,行脚速度自然比不了两位地脉客。

“二位,饮汤吧!二位心中有事不妨说出来,小僧给你们做个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