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笃定(2 / 2)

魏逆 茶渐浓 0 字 9个月前

无独有偶。

曹休镇守在淮南之际,从征东大将军升迁为大司马的战功就是引兵攻破皖城、斩杀守将审德;且在这一战中江东同样是甫一得悉了消息便遣兵来救,但无改救援不及的结局。

让夏侯惠无法给予答复的,乃是以他一个区区偏将军的职位,是无法对偷袭皖城这种战事做出决策的;更不是他如今还没有组建完毕的、区区两千士卒的本部,能够单独执行的。

至于,以魏国如今在淮南的兵力,即使夺下大别山脉南麓谷地后,也很难守御住江东反扑的实情嘛

很好解决。

一者,可以将弋阳与安丰二郡的守备兵马转来驻守即可。

盖因魏国得了皖城这一带的谷地后,江东就不会冒着后路被截断的危险兵犯弋阳与安丰二郡了,甚至从巢湖上岸侵扰六安都不敢了!

另一,则是魏国没有足够的兵力驻守,那就破城虏民而归啊

虏民而归可为国添户,将这片谷地夷为白地便毁了江东北岸的桥头堡之一,大胜可激励历经石亭之战兵将的士气,一场战事可给魏国带来那么多的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故而,夏侯惠以兹事体大、非他能独断为由,让蒋班先回去安抚那些灊山遗民,让他们暂且等候些时日,待满宠与天子曹叡做出决策后再商讨细节。

对,他要上禀。

蒋班一离去,他便驰马回城,来到征东将军署求见。

先是见了李长史,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然后才随着李长史去见满宠。

缘由不必说。

是他觉得有李长史的帮腔,会让满宠更倾向于动兵。

毕竟,满宠都督淮南以来一直都推行着被动守御、诱敌深入的战略。

且就算他将此事私奏给天子曹叡,以天子很少干涉外镇都督决策以及满宠在天子心里的分量推算,若满宠觉得不可动兵,那天子绝对不会强令满宠动兵的。

“将军,此事便是如此。”

在被满宠准许进入后,将灊山遗民愿归王化、灊山蛮愿引路细细说了一遍的夏侯惠,乃是如此作言,“且末将已嘱咐蒋公俊不可外传此事,不复有他人知晓。”

他没有说偷袭皖城的好处。

因为以满宠的将略,也无需他多费唇舌。

而囊中羞涩、无法满足灊山遗民的额外要求之事,他也没有提及。

毕竟,说了又能怎样呢?

清身奉公、不治产业的满宠家无余财,还会予他财帛不成!

“嗯”

耐心听罢的满宠,轻轻颔首以应。

待沉吟片刻后,便又对夏侯惠摆了摆手,“我知矣,此事有待商榷,稚权且先归去忙碌安顿新军之事罢。若灊山遗民复遣人来问,你可以我尚未有决断拖着即可。”

“唯。”

对于满宠不置可否,夏侯惠并没有据理而争,而是恭敬的行礼告退。

因为他知道,满宠肯定会与天子曹叡商榷的;就如满宠也知道,兼着给事中之职的自己肯定会私下将此事修表给天子的。

且李长史肯定会帮腔劝说动兵的啊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李长史还没开口就被满宠一句话给堵死了,“此事我自修表与天子,就不劳长史了。”

言下之意,就是让李长史莫参合了。

是故原本想劝说两句的李长史,也只好行了个礼作退而去。

那是因为满宠心中已然有决策了。

他虽然推行着被动守御的战术,但这是因为兵力寡少使然,而不是意味着他并没有袭击江东的心思。他早就在绸缪着如何给频繁来犯的江东一个教训了。

但他着眼之地并非是皖城,而是濡须山脉后方的横江浦。

此些年贼吴孙权为了征战粮秣所需,陆陆续续从江东徙了兵士佃户来江北屯田,横江浦就是屯田点之一。

故而满宠便绸缪着,待到稻熟此些贼吴兵士佃户出城在野收割、防备松懈之时,遣兵前去袭击,破营焚谷虏民归。之所以一直没有行动,是因为他觉得如今江东遣来北岸的屯田客太少,尚未到袭击的时候。

如今,得悉了皖城可袭后,他便放弃横江浦那边的心思了。

军争在于求利。

以皖城为中心的大别山脉南麓谷地,疆域与魏属庐江郡差不多大,不管是战略意义还是可破坏的屯田以及可迁徙的黎庶,哪能是一个横江浦屯田点可比拟的。

再者,则是如今的时机有点巧

就在开春十数日时,天子曹叡便作了书信给他,问若将庐江太守文钦调离淮南,是否会影响他的御吴部署。

是的,天子打算将文钦调归京师洛阳了。

缘由是王凌去岁被文钦上表中伤后,同样不甘示弱的上表弹劾文钦了。

乃是以文钦贪婪残暴、常欺凌底层士卒且好虚报战功为由,声称彼不适合担任抚边将领,请朝廷治罪。

此并不是挟私报复。

文钦为人暴戾,在淮南军中名声很不好。

如前番以讨寇之名深入灊山烧杀掳掠遗民,就引发了许多吏民的不满——

在淮南类似于蒋班那种父祖早年在灊山避祸,后来复出山为民的家族有很多。他们与灊山遗民同为乡党,不乏同宗或亲家,自然也由此怨恨了文钦。

满宠也对文钦没有什么好感。

更不觉得文钦离开淮南后,能让他抵御贼吴的部署出现纰漏。

因此,文钦离任已然是定数了。

而结合方才夏侯惠上禀之事

文钦被调走,就是安抚了灊山遗民的情绪,也能将偷袭皖城的计划拖延到适合的时机,比如夏侯惠督领的新军可堪一战的时候。

嗯,满宠很笃定,天子曹叡将决意偷袭皖城。

且还预料到天子将私下授意他,让他以夏侯惠督领的两千新军作为偷袭主力。

理由很简单。

仅是挫败贼吴、扬魏国军威以及虏民而归等裨益利好,便可让天子曹叡不会坐失良机了。

毕竟天子继位以来,在战事上并没有建树。

相反,还丧师失土了。

而更深一层考虑,则是这部新军干系到天子威信、推动士家变革以及从民屯募兵的成效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