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她是我师父1(2 / 2)

“但是荀大人你有没有想过,倘若将手工锯广泛使用的话,树木的生长速度能否跟得上伐木人砍树速度?”

荀彧陷入沉思当中...

凌秦继续讲道:“倘若荀大人真的将此物大规模铸造,那么想来几十年后,我们的子孙所看到的,将是一片由黄沙黄土构成的荒凉之地,再不复如今绿树丛林,百草风貌之景。”

荀彧皱眉思索着,却是对此言论一知半解,不由问道:“凌兄此言颇为深奥,仔细琢磨,倒也有些在理,能否说的再详细一些?”

凌秦就知道他会发问,毕竟你让一个古代人去理解山川地理,大陆风向走势,这种‘超高深’的知识,是很困难的。

不过荀彧毕竟非寻常之人,凌秦也试着用通俗一点的方式讲给他听。

还有一直都对凌秦‘胡言乱语’很是好奇的姜氏,也抬起头仔细听着。

凌秦顿时有种后世之人的优越感,跪坐太累不习惯,便直接盘坐在荀彧身旁,像是唠家常般地说道:“当然可以。”

双手比划着说道:“呐,大人请看,我的右手就好比是汉帝国,左手则是西域蛮荒之地。”

荀彧轻轻点头,捏须细听...

凌秦说道:“我想大人应该知道西北边陲的风向吧?”

荀彧想了想,随后说道:“本官记得是往长安方向吹的时间较长。”

凌秦说道:“没错,这个呢,就叫做西北风,它不仅从西伯利亚带来寒流,还顺带着把西域的沙地黄土渐渐向东吹。”

“而这中间呢,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绿树丛林,它们有效的阻止了沙土东阔的速度。”

荀彧点点头,表示这一段听明白了,姜氏的眼神却显得有些迷茫,显而易见,她并没有太多的地理概念。

凌秦继续讲道:“不仅如此,黄河的水冲涮积泥,在弯曲的河道旁堆积黄土,也对树林面积构成了严重威胁。”

见荀彧面露疑惑,凌秦立刻明白过来,补充说道:“黄河就是大河水的意思。”

“哦...”

荀彧这么一听就明白了,古时黄河称呼比较笼统,只叫河水或大河水。

河水泛滥在汉朝也是时常发生之事,荀彧给皇帝研磨,专于内政多年,当然明白河水之患的严重。

但却没有将之与树林的逐年减少联系在一起。

听到凌秦的此番言论,荀彧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野布衣,说的或许是对的。

看来,这件伐木利器真的不可轻易投放入寻常百姓人家。

颇为遗憾与不舍地将手工锯慢慢放在一旁,也许这就意味着他听进去凌秦的劝告了。

荀彧很快便从此种情绪中摆脱出来,抬眼重新看着凌秦,“凌兄真是当世奇人,文若自愧不如。”

看来他是真的对凌秦刮目相看,竟然连文若二字都用出来了,这可是文士对他人极为尊敬的表达方式。

凌秦见对方竟然如此评论自己,心中有喜,却还是自谦地拱手说道:“严重了,在下只是略懂小道尔,怎敢比得上您这样的忧国之臣呢。”

闻言,荀彧露出一个微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做谦卑之态,转而抚须说道:“凌兄对天象地势如此在行,实在令文若感到好奇,不如暂且住于本官府上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