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信使自西来(2 / 2)

红楼兵仙 木穴川 0 字 9个月前

“可如今到他自食恶果的时候了,他老了,手里的怯薛也不足以充当筹码了。他的两个台吉也被母族顶到台前了,如今的和硕特就是个火药桶,就等拉藏汗死亡,这个火星子了。

等他一死,哪怕是疑似死亡,和硕特和吐蕃人之间积压了几十年的矛盾必然随着争位而爆发,两族之间必会死一个。”

皇帝也想明白了。

“到了那时候,两方人马必定会和我朝求和,调大军回高原火并,我朝的危机自然就解了。”皇帝说出来后续设想的发展。

上皇点了点头。

“还不算蠢,但这不够,若是等高原分出胜负了呢?新继任的那个会不会再度犯边?”

上皇放下了手上的玉璋,盯着皇帝的眼睛。

“盟约这种东西就是拿来撕毁的,我要一劳永逸解决高原!”

皇帝被惊到了。

“可,可这样不会影响到大齐在各番邦的形象嘛?”

“愚蠢,只要我大齐一直强大下去,谁敢造次!”

上皇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吓得在思考的皇帝差点往门口冲去。

看自家父皇只是情绪上来,为了应景拍了一下桌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时候父皇每次拍桌子,他们兄弟几个都会有一个被打。

“那若是贾珲成了,到时候怎么封赏他?难不成真给他个国公?”皇帝发出了疑问。

这倒也是个问题。

“这样吧,依照先前的县侯再升一爵,郡侯。”还是太年轻了啊,上皇心里叹了口气。

“爵位就先到这里,可是勋位和衔位可以高一些。”

齐朝自有国情在此。

太祖为了避免日后的贪污现象,于是决定高薪养廉,文官暂且不提。

武将的俸禄由军职、爵位、勋位和衔构成。

军职就是本职,例如大都督、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等。是武将的本职工作。

爵位就更好理解了,本朝的六等爵位,还会有相配的爵产。

勋位则是太祖参考前朝低级爵位改来的,和军功几转挂钩。比如四转及以下为骑尉,五转至八转为都尉,以前缀字分高低。

九转为将军,以昭X为前缀。

十转为上将军,前缀是征X或讨X。

十一转为大将军,皇帝亲自赐号。

十二转,以获得军功的方式分为三种。

指挥若定,野战以少击多大胜至少六次,为云麾大将军。

先登破城,以少击多大胜至少五次,为冠军大将军。

骑兵冲阵,以少击多大胜至少十次,为骠骑大将军。

最后,十二转军功连续获得三次,至少符合以上两种,为勋位的顶点,大司马大将军,领兵部尚书衔。

以及最稀有的衔,基本上是授予退休的大将军以上,或者有灭国之功的武将,为X柱国。

例如主持征西的成国公吕观,上皇就准备授予“上柱国”衔。

若是这次贾珲能做掉拉藏汗,让和硕特分裂,勉强也算灭国之功,也可以授予柱国的衔。

上皇决定只要成功了就给个柱国,对于已经有两个十二转的贾珲来说,在高原上再挣一个十二转也不是不可能。为了笼络住这种绝世猛人,些许反对的声音不是问题。

军职与爵位的授予慎之又慎,前者关乎一地安危,后者就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了。

爵位是可以传家的,虽然会每年降等,但是至少也能传四代人,再之后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太祖为了不让勋贵失去血性,取消了世袭罔替,绝大部分开国勋贵也是默认的。

勋位和衔就不会世袭了,说到底就是给个人的荣耀与俸禄,只要你军功到了就能获得,对于绝大多数士兵来说,职位和爵位那都太远了,勋位才是最重要的。

这关乎自己日后是吃饭还是喝粥。

上皇对贾珲的封赏也有了腹稿。

左柱国,领兵部尚书衔,资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敦煌郡侯,贾珲。

资善大夫是兵部尚书这个正二品文职带着的文散官。

输了就把左柱国去掉,大司马大将军领兵部尚书衔也降为骠骑大将军。

所有职位加起来,每年有十万两左右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每年差不多十五万两的收入吧。

虽说收入很多,但毕竟全国也没几个,随着爵位不断降等可以说是给的越来越少。

偶尔蹦出一个如贾珲这样的十五万两也不吃亏,能用钱笼络住这种存在,翻一倍都不成问题。

合计一下每年的文武百官俸禄支出,差不多八九百万两,加上军费,三四千万两就没了,但是朝廷挣的也多,包括海贸在内,一年收入大概有九千万到一亿两白银左右(合计收入,白银占比不多,多是如盐铁布匹之类的实物)。

相比较前前朝大虞的武将吃空饷喝兵血和养寇自重,单是养寇自重一项每年的支出加起来就不下千万两,整个国家单是用于军事的支出就不下三千万两,更别说虞朝他税还收不上来。最后还玩脱了,导致蒙兀入关占了整个华北。

还有大凉的冗兵冗将冗官,为了笼络人心,不让他们跑到对面去了,大凉玩了命的花钱养人,这些钱全都出自百姓身上,最终导致了大齐的建立。

这样来看,大齐高薪养廉和前两位一比简直是物美价廉。

这项政策被太祖称为自己的最高杰作之一。

至于贾珲的军职,回来之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