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虎头大营(2 / 2)

齐军三十万大军里有十六万是戍卒,分属八郡郡守。剩下的十四万大军则是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营,分属大帅直属和四名副将,作为机动战力出征所用,故多骑兵。

赵惇带着的,自然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千骑营,霍良和五经都在里面。而千骑营又隶属左将军荆骏的麾下,荆骏的出身和徐辕有些相像,也是将门子弟,得到齐灵帝赏识调任齐军副将,不过他的资历和徐辕相比便老了许多,齐灵帝二十八年就来到了齐军,也参与了那场声势浩大的姜武亲征对突厥的战争,军功显赫。

荆骏在齐军是和徐辕走的最近的,因为他很看好徐辕的前程。一出身便有了耀眼的身世光环,又能得到齐灵帝赏识才二十出头的时候就位列九卿。待前大将军被革职后徐辕接任,荆骏便愈发向徐辕靠拢,凡事都以为他马首是瞻,算得上徐辕在齐军中的第一心腹。

左军是北军中的主战军团之一,兼之荆骏又是徐辕的左臂右膀,可见徐辕到是对赵惇这个徒弟是有多照顾了。

王平今年三十有六,个头不高身材却孔武有力,一副标准的老齐人的样貌。

他出身于一个落魄的军户家中,父亲在前些年抵抗异族南下中战死。齐国多为征发的兵役,既为成年男子每隔几年或者每逢大战就要服兵役,战事一完便卸甲归田,王平则是少数的类似后世雇佣式的职业军人。

自他十七岁入军,算起来到现在已经服役长达近二十年了,靠着积累着军功王平也渐渐的升迁到齐军军侯的位子上。一个破路军户出身的子弟,能到这个位子,王平已经相当满足了,所以对上官便愈发的恭敬。

他见到赵惇后,便十分热情地上来迎接,在其他人的口中也得知了赵惇是当朝驸马爷,更是独掌一千骑营的羽林中郎将,对他更是热情万分。

王平虽是那种比较直爽的关陇大汉,可混迹军中多年,自然是知道些人情世故的。知道赵惇大有来头,和他弄好关系绝对没错。

王平所率的这一营是左军九营中的一营,全营约三千二百人,分为三个曲。赵惇所率领的千骑营和他一样,只不过千骑营人数较少,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大概也是霍良专门挑选良材的原因。

一月前荆骏率着左营北上驱逐前来劫掠的突厥,在祁连山北麓遭遇了突厥左贤王部,一场激战下来,虽然取胜,可自身也有了不小的伤亡。鉴于左营有了不小的伤亡,徐辕到来后便让后营替换下了左营,荆骏带着左营先回虎头城大营休整,从后备军中补齐兵力。

五经和霍良被赵惇安排去营地休整,自己则在营中四处查看着。一路上王平很热情的向赵惇介绍道:“左军是齐军的主战兵团之一,一共分为九营,其中四个骑营四个步营还一个将军的亲兵营。”

“哦。”赵惇心中有些疑惑,便问道,“步营?草原上的匈奴人不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吗,若是步营怎么能追赶上他们?”

王平呵呵一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这里的步营可不同于中原的步卒,平时都是骑马跟着大军一起前行,装备放在随行的马车上,遇战则下马布阵结营。”

赵惇点了点头,‘哦’了一声,王平又指着不远处校练场正在操练的一队骑兵,说道:“那就是我左军中的骑营。”

只见近千精骑正在校练场练习骑射,大群的骑士围着校练场飞驰轮射,中间的数十个草人已经密密麻麻扎满了箭羽。

弩虽然在齐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齐国北驱突厥的战争中弩曾被广泛的使用。可弩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制造困难且保养不易,在草原上和突厥的骑兵追逐中,弩发挥远比不上之前取得的辉煌。所以骑营中很少备弩,多为步营所用,相对应的对骑射的要求就高上了许多。

王平见赵惇似乎对骑兵很感兴趣,便停下了脚步,细细和赵惇介绍骑营的各种情况还有作战方式。却没注意到校练场上一些骑士缓缓的停下了聚在一起,看着王平和赵惇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