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陶谦(2 / 2)

陶谦一边慢悠悠地扇了扇扇子,一边笑着摇头道:“我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你几乎不说别人的不是,我还能不知道吗?”

三人说话间,饭菜已经摆了上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饭,吃完饭又喝茶聊天,一直到天将黑,赵惇和姜枫才回家。

出门时,赵惇看到天际黄澄澄的夕阳和漫天的艳丽彩霞,竟然少有地想起了一句诗。那是李白的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这几日眨眼就过了,赵惇陪着姜枫,跟着姜武、陶织去皇陵祭拜两人的生母,期间姜枫落泪了好几次,把赵惇弄得有些手足无措,还在有陶织在一旁安慰,姜枫这才止住了泪水。姜枫和姜武两人对着墓碑说了好久的话,日落后才离开。

除去这一件事,大体而言,赵惇过得还是很顺心的。除了他莫名其妙地惹到了门下侍中郑和郑老先生之外,这位郑老先生有权势、有声望,还有道德,赵惇简直无力招架。

上朝前,这位早睡早起的老人家就揪着他开始训话:“欲速则不达,三四个月来,驸马联手公羊丞相将五部尚书都给撤了,这样实在是太过冒进!再这样下去,朝政将乱啊!”

上朝的时候,老人家捶胸顿足,仿佛下一秒就要咳出血来:“不可!不可!老臣以为此法太过激进,势必会引起争端啊!”

下朝后,郑老先生要拉着赵惇的手,偶尔还会把公羊宁也拉上,跟他们一起走到宫门后才放手。一边走,一边还教他们两个做人:“年轻人啊,就是容易冒进。你们的心是好的,但是短期之内换掉了那么多重要的官员,实在是容易出岔子啊!幸好那些继任的后生都是很不错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赵惇心里很痛苦,可是也只能受着,还很是谦虚地点头受教。令人不解的是,明明赵惇每次都表示接受了,郑老先生却还是要不停地说、不停地说,今天说、明天说,大意都是一样的。赵惇几乎已经可以在他说上半句的时候帮他接下半句了,可是郑老先生的教学热情丝毫未减半分。

从治国安邦到邻里纷争,从读书治学到上阵杀敌,郑老先生每天都会换一个角度跟赵惇论证年轻人不能太过冒进这个论点。

赵惇不是没有反驳过郑老先生的观点,但是随后而来的就是满脸的唾沫星子。诸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的云云。赵惇如今已经放弃了抗争,反正每天听郑老先生说说见闻也还蛮长知识的……只是……

赵惇一脸幽怨地看着公羊宁一副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从自己身边走过,心中更是咆哮万分:“爷爷啊!你为什么就死死盯住我了啊!公羊宁和姜武也有份的啊!你不能就这样子放过他们啊!我不服啊!”

文顺皇太后忌日的那天,在礼部侍郎的操持下,举行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祭祀,祭祀过后是宫里的晚宴。宴会上不只有姜武、赵惇夫妇和陶谦,还有庄太后以及一干太妃,气氛并不活络。要不是请了戏班子去,赵惇估计得尴尬死。

姜枫又恢复了几个月前那副低眉顺眼温婉沉默的样子,除非被问话,否则一句话都不说。姜武和陶织也差不多是这样。

在这样的气氛下,赵惇也收敛了很多。做了大半天,说的话还没平日一刻钟里说的话多。没了说话的乐趣,连饭都吃不下了。赵惇心里不无悲痛地想道:“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难怪姜枫长成了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