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山寨(2 / 2)

即便如此,丁启桢仍是小心翼翼地保守这个秘密,仅有几个心腹知道此事。

由于整个胡建的工匠,几乎都被白马庄搜罗一空,新的丁氏工坊,实在找不到干活的人,只能花大价钱从江浙甚至更北一些地方招募。

丁启桢虽然是个学霸,但对于百工并无涉猎,那些招募来的工匠,让他们听命行事尚可,若是要他们研制开发出什么新产品,那是万万做不到。

丁启桢也没打算自己搞研发,他采用最便捷同时也是见效最快的办法,那就是彻底山寨白马庄的商品。

玻璃制品这些黑科技产品,丁氏山寨工坊当然没法搞定,不过像卷烟、白酒、砂糖这些货品,仿造的难度不算太大。

早前丁启桢就通过多方安插眼线,打听到这些货品生产过程中零星的工艺,再结合工匠们的试验,没花多长时间就搞出了产品,质量虽然跟白马庄有一定差距,但这个时空严重缺乏这些商品,只要放低利润,价格卖便宜点,想要卖出去并非难事。

丁启桢抽空去视察过两次,丁氏山寨工坊在丁大头的掌管下,勉强算是步入了正轨,只是目前由于受限于工匠和原材料供应,产量较低,能够提供给陈埭民团的经费不太充裕,却也大大地缓解了丁启桢经济方面的压力。

山寨完白马庄的商品,丁启桢决定开始山寨保安团的武器。

其实他也有考虑过原创,主要是因为觉得马公子不过区区一个土财主,既然马公子能够持续不断地生产出新式武器,那么身为大明学霸的丁启桢,有足够的信心在智商和学识两个方面,全面碾压马丁。

没有足够的经验,当然不可能凭空想象出一种武器。丁启桢苦思冥想,决定借鉴前人的智慧。

他翻遍古今中外军事方面的书籍,想要从中寻找关于火器的灵感――

很可惜,殚精竭虑翻找多日的书本,却依然找不到他所需要的东西,那些书里描述的火器,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粗制滥造,要么试制出来威力平平,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图例,参考借鉴更是无从谈起。

彻底失望的丁启桢,只好把那些费劲心机找来的书,全部扔到一边。

无奈之下,他只得放弃原创的念头,把山寨进行到底。

保安团的手雷和火炮,都是可以山寨的对象,丁启桢决定就从这两样东西开始自己的山寨火器之路。

考虑到火器的重要性,这个工坊就设在湄洲岛靠近外海的僻静处,丁启桢安排了几处的岗哨,确保外人无法靠近此处。

不过他手底下没有熟悉火器和铸炮的工匠,当然整个胡建也找不到几个――都跑去白马庄了,此前的燧发枪业务,除了直接购买白马庄成品外,也是外包给蒲田郭家。

这点小事难不倒丁启桢,他写信给在杭州府为官的同年,请他帮忙找寻十几个懂火器会铸炮的工匠,直接派人送到湄洲岛给他。

以丁启桢的人脉和掌握的资源,没几天就搭建好了铸炮的工棚,备齐了所需的铜料,此时杭州府送来的工匠也乘船抵达湄洲岛。

丁启桢大笔一挥,模仿保安团步兵炮的样式,即刻铸造10门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