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水雷(2 / 2)

撑杆雷诞生于19世纪初。最早的撑杆雷,非常简陋,就是一个盒子装几十斤炸药,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高速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

对于木质的风帆战舰,若是吃水线以下部位被炸出一个大口,即便有水密舱也有倾覆沉没的危险,更何况水密舱是中国人的发明,西洋风帆战舰要等到快要被铁甲舰淘汰时,才设置了水密舱。

这样的话,水雷和杆雷对于西式战舰的杀伤力,远比火炮要厉害得多。

因此马丁认为,如果白马庄能够制造出具有一定爆炸威力的水雷或杆雷,那么日后在敌我海军的对垒中,便会弥补己方的不足,甚至占据极大的优势。

对于马公子的奇思妙想,林清水早已习惯成自然,在他眼里,马公子就是那种生而知之的天才。

凡是马公子提出的理念和思路,在一段时间后,全都成为了实际的产品。

这让林清水对于马丁,产生了一种盲目的崇拜。

在米尼枪和火炮开始大批量投产后,马丁迫切需要的雷汞,硬是被白马庄延请的几个炼丹师,用土办法捣鼓出来了。

有了雷汞,就可以制造引爆炸药包的雷管,这就使得原本存在于概念中的水雷和杆雷,有了研发的基础。

林清水立即组织精兵强将,投入紧张的地雷、水雷和杆雷的研究当中,毕竟这三种武器原理和性能都极其接近,可以相互借鉴。

撇开地雷不谈,马丁对于水雷中的漂雷兴趣不大,这东西往水里一丢,自个儿就会随着洋流乱跑,挨着就炸,等于是对过往船只进行无差别攻击,说不定漂着漂着,哪天就炸毁自己的船。

马丁可不想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则由于漂雷是漫无目的地四处乱漂,除非在某个区域,一次性投放几百个以上,否则很难恰好碰到船只,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

相形之下,锚雷就没有这些弊端。

用铁链将锚雷固定在某条航线上,随波漂浮,在宽阔的江面或洋面上目标很小,很难被发现。

如果工艺较为先进,能够造出密闭性极好的容器,还可以做出整个雷体都处于水下的锚雷,在这个没有声呐探测器的年头,对于战舰而言,简直就是无从防范和躲闪的大杀器。

经过一番努力,加之马丁的几次亲自指导,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就在几天前,军事工坊终于成功造出了锚雷和杆雷,当然,这技术一通百通,拉发式和触发式地雷也顺理成章地问世了。

林清水当即对新产品展开多次试验,效果勉强算是及格。

这次听说马公子在石井,要联合郑芝龙对抗西班牙舰队,林清水立即带上一批新鲜出炉的水雷和杆雷,随二营赶到中左所对岸,交接完卖给郑芝龙的猛火油和白砂糖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石井与叶继欢部会合,这才一起来到水头港。

马丁也没有料到林清水如此神速就拿出了水雷和杆雷,心头一喜,问道:“这两种新武器,性能可靠吗?”

林清水据实回答:“成功率在七成以上。”

“太好了!”

马丁心想,有了这两个秘密武器,就可以尝试着大干一场,看看能不能搞定距离出海口不远的那三艘西班牙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