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求助(2 / 2)

两人一阵扯皮,最终还是金老爷败下阵来,不得不捏着鼻子答应明日就把那些东西全部交给山贼,反正一千两银子都给了,也不差这些东西,否则那伙山贼没有收到东西,一怒之下再度下山,只怕金府就要大祸临头。

李知县的如意算盘,无非是缓兵之计,让金老爷先填满山贼的胃口,好让他们消停一阵子,自己才有时间慢慢思考对策。

不过翻来覆去想了一个晚上,李知县也没有拿定一丁点主意。早上起来后,他吩咐下去,今日只开南门,并在南门城外官道旁布置了岗哨,以免山贼突然杀个回马枪。

由于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当李知县哈欠连天地在公堂上批阅公文时,忍不住打起了瞌睡。

处理完汀州府的一件公文后,他无精打采地拆阅一封信函,信笺上的字一个个跳入他的眼帘:

远之兄见信如晤:弟宫多时不见吾兄,不胜挂念……

这是南安县甘宫甘知县给他的来信。在他的印象里,这是甘知县唯一一次写信给他。

初时李知县还看得昏昏欲睡,及时越往下看,他就越来精神,看到后面他的眼睛已经瞪得牛铃一般大,瞌睡虫也早已一扫而光。

甘知县在信中并未点破马丁假县丞的身份,毕竟若是此事败露,他在公文上盖了官印,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甘知县只说马县丞跟中左所的海贼过从甚密,关系非同小可,还说他跟郑芝龙勾结,准备将闽南的灾民移居小琉球岛,而把其中部分灾民遣往尚杭,便是马丁出的主意。

在信的末尾,甘知县又添油加醋地说马县丞之所以要这么做,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如若李知县坐视不管,日后恐有不忍言之事。

甘宫写这封信,用意就在于挑拨离间,怂恿李知县偷偷干掉马丁,永绝后患。

李知县从信的字里行间嗅出了一丝危险的气息。甘宫的信虽然过于危言耸听,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试想,尚杭十几年来都风平浪静,怎地马县丞才来两天,就出现了大批的山贼?这种时间点的巧合本身已经就很可疑了,再联想到甘宫所说的马县丞与海贼关系密切,谁人敢说他跟山贼不熟?

说不定这伙山贼,就是跟着马县丞来到尚杭的。

要不然事情怎么会这么巧,马县丞刚说要把灾民安置到紫金山脚下,那里就凭空出现了一伙强人。

有了这个切入点,李知县的想法变得很活跃了不少,他当然不会草率行事,决定先跟亲信商量一下,再做定夺。

当下李知县叫来连襟祝主簿,先将甘知县的信函交给他看。

祝主簿愈看愈发的惊心,心说想不到马县丞居然跟海贼勾结,但是说马县丞想要祸害尚杭城,祝主簿第一个表示不信,沿海的富州府、泉城府和漳城府,哪个地方不是富得流油,马丁想要捞钱,何必舍近求远,跑来尚杭这个偏远山区,这穷山沟能捞到什么好处?

更何况,看塘报上的最新消息,郑芝龙应该快被招安了,他往小琉球岛移民,不管那些灾民是否自愿,实际上郑芝龙都等同于在帮熊巡抚灭火,把灾民移居到海外,不就减轻了官府的压力了吗?

至于马县丞为何要安排两千人到尚杭,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知县把自己刚才的想法,说与祝主簿听,两人商议了一阵,还是不得要领。

既然马县丞跟中左所有渊源,李知县对于马丁的所作所为再怎么满腹怨言,眼下也不敢动他一根寒毛。

李知县觉得自己看来非去找马县丞面谈,听听他的口风不可了。

问过下人后,李知县得知马丁的落脚点是西门外的一个客栈,他再也坐不住了,换了便服上了官轿直奔南门。

轿子从南门绕到西门,找到了那个客栈。

李知县让轿夫们在外候着,自己进门找到掌柜,说是要见马县丞。

掌柜说马县丞刚外出回来,正在房中休息。

李知县顾不上许多,问明了马丁的房间位置,自己找上门去。

马丁听到敲门声,开门见是李知县,忙将他迎进房内,笑道:“我正寻思着要去跟大人辞行,却不料大人亲自过来,不知找我有何贵干?”

李知县一听马丁要走,问道:“马大人急着要回南安城?”

马丁答道:“时间倒不是很紧迫,不过我已经看好地块,留在尚杭也没有什么事,就决定返回南安。”

马丁将一千两银子全部留给夏侯明作为启动资金,以便多招人手。金老爷的物资一早也已派人送到了紫金山。

夏侯明等一众山贼看见这么多好东西,眼睛都直了,他们当了多年的山贼,还得自己种地,今日方知其中的好处。

不过马丁在白马庄还有一摊子事要处理,不可能长期呆在紫金山,交代了夏侯明诸多要注意的事项,又留了两支燧发枪和一些弹药给他,然后决定先行返回南安。

李知县深深一揖,道:“马大人先别急着回去,本官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