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训练(2 / 2)

最后一项拼杀训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马丁自是一无所知。

他憋了好久,终于回忆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有很大的篇幅,说到共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十几年实战经验,摸索出一套三三制的拼刺刀战术,非常厉害。

书中还写了一个真实战例,大意是当年因为边境纠纷打咖喱阿三的时候,双方战线犬牙交错,很容易迷失方向。

忽一日,有三个共军士兵在行军途中,与大部队走散,意外闯进了三哥的炮兵阵地。这个阵地足有三百多的人高马大的三哥。

三个共军只有每人随身携带的一支步枪,子弹总共也就带了几十发,但三个二十啷当岁的战士,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犹如猛虎下山端起枪朝着数量超出己方100倍的敌人发起进攻。

刚开始枪战的时候,信奉猥琐发育别浪准则的三哥们,还算发挥正常,敢于躲在工事后面胡乱开枪还击。

及至三个共军打完子弹,齐刷刷换上刺刀发动白刃突击的时候,刚才还能勉强保持镇定的三哥们战斗意志全面崩溃。

三个共军恍如兰博附体,端着刺刀组成三三阵容,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连续突破阿三的两处炮兵阵地,三个人赶着几百个三哥满山遍野乱跑,俘虏了100多人,末了还缴获7门火炮。

可惜马丁当时看这本书看得太欢乐了,只顾着嘲笑咖喱阿三太过废柴,简直可以媲美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军队,堪称东西方军界的两朵奇葩。

他对于书中描述的三三制的具体内容,感觉过于枯燥,只是草草地浏览一遍,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此时任凭他如何努力回忆,依旧是徒劳无功,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细节也记不起来了。

他自个儿琢磨了好一阵子,猜测既然叫做三三制,就应该是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群,共同进退御敌,但他们之间该如何穿插、如何掩护、如何突进,根本无从获悉。

百般无奈之下,马丁只好把这个三三制告诉李浩南,让他仔细参详一番,然后找些人一起摸索一下,最好能制定出标准动作,方便日后写成练兵操典。毕竟李浩南是习武之人,比较容易参透其中奥秘。

李浩南这才感觉自己还有用武之地,愉快地接受马丁交给他的这个新任务。

他向马丁拍胸脯保证,一定按公子的要求调整训练科目,并用最快的速度参透三三制拼杀战术,传授给全部的保安员。

马丁本已将李浩南的信心打击得几乎崩溃,这时不忘安抚鼓励一番,说了些”我看好你“之类的废话。

饭还没吃完,营房的岗哨前来报告:“马公子,大事不好,养鸡场那边打起来了!“

却是有庄丁奉了老杜的命令跑来报信。

马丁和李浩南带着一队士兵,匆匆赶到养鸡场,就见那些南安所的兵丁正在与白马庄的居民扭打在一处。

马丁使个眼色,李浩南深吸一口气,发出一声大吼:“住手!“

这一声震耳欲聋,在场所有人都愣在当场。那队保安队士兵立即冲过去横在中间,将双方隔离开来。

老杜跑过来向马丁汇报事件起因。

原来,南安所租来的那些官兵,在养鸡场帮忙干活,为了便于管理,这边的伙食都是按人头发放,一个人两个白面馒头,外加一碗肉汤。

他们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伙食,中午开饭的时候就已经蠢蠢欲动,不过当时马公子在场,他们不敢造次。

到了晚饭之时,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根本不顾规矩,上来就抢。

白马庄的人见状气愤不过,上前阻拦,于是双方就爆发了冲突,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万幸的是,因为是晚饭时间,大家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计,所有人都没有拿着家伙,因此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马丁二话不说,喝令把最早抢夺食物的官兵关禁闭反省一下,其他人参与斗殴的人晚餐一律减半。

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